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艺圃寸耕” 王镛书画印近作展亮相太原美术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张桂森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  (雅昌艺术网讯)2016年5月15日,艺圃寸耕——王镛书画印近作展在太原

  (雅昌艺术网讯)2016年5月15日,艺圃寸耕——王镛书画印近作展在太原美术馆开幕。

  王镛生于北京,祖籍山西太原,故而此次在太原美术馆举办的“艺圃寸耕——王镛书画印近作展”应视为王镛艺术的回乡之旅。此展无论对于王镛先生本人、还是对于太原的美术界都是一次具有标志性的展览。

  此次展览经过近一年的精心筹备,主办方力邀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作序,北京画院副院长吴洪亮担任策展人,展出王镛先生书法、篆刻、绘画近作精品百余件并同期召开学术研讨会、出版《艺圃寸耕——王镛书画印作品集》。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开幕式致辞

艺术家王镛开幕式发言

  本次展览在对王镛先生书、画、印三个方面的成就加以研究与呈现的同时,也试图以王镛艺术现象为例,以展览、研讨会为契机,提出几个可供讨论的问题。从全球化的视角,关注中国艺术里东方性的当代价值;梳理书法生态与媒介传播的关系;聚焦“流行”与“经典”的转化;反观“艺术书法”与“书法艺术”的博弈等诸多问题。因此,这不仅是一次王镛先生艺术的展览,也是一次带有问题意识与引爆话题的展览。

展览开幕现场

  在中国当代艺坛,王镛先生是一位学术修养深厚而艺术风格卓立的大家,他在书法、篆刻和山水画多个领域都有丰厚的成果,影响跨越书、画、印“三界”,堪称独特的“王镛现象”。从1980年代开始,他以独辟蹊径的治学方式和脱古创新的创造勇气在书法和篆刻创作上形成崭新的面貌,开拓并引领了书法篆刻新的思潮,为书法篆刻的当代变革与演进作出了可谓历史性的贡献;他通过以书入画的实践形成了自己的山水画风格,也为在新的文化条件下理解“书画同源”的中国艺术特色提供了启发;而最为重要的是,他在书、画、印三个领域打通学理,融合创造,形成了独特的经验与成就,这是值得不断研究和认识的学术财富。

  范迪安在为王镛作序中评价到,“王镛先生的艺术特征与内涵非笔者能充分研究,但纵观他几十年的艺术人生与创作之路,有几个方面的学术价值是特别值得肯定的。归纳有三:

  其一,在个性风格与时代气象上达到了内在统一。书法篆刻与中国画的传统都是历史悠久、积累深厚,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是改革时代中国文艺的总体追求,每一位艺术家也在这个方向上用心致力。毫无疑问,王镛的书法篆刻和绘画风格都是鲜明的,既有来自传统的蒙养,更有独创的形态,就其书法、篆刻而言,他的研究路向没有背离传统,而是拓展了传统的维度,对已有的传统进行超越。在书写内容上,他鲜明地体现出文人艺术家的精神追求,又努力表达自己个性的心灵世界,经典的诗词文赋是他经常书写的内容,古代的书论画理也落入他的笔端,他集句撰典,体现向传统致敬的情感,他也书写自作的诗词与章句,表现出文化的情怀。在篆刻上,他以许多研究的心得入印,所篆的内容洋溢出高古的文化格调。在书写风格上,他更是彰显了鲜明的个性,坚持敞开心怀,随性所发,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古拙的钟情倾注入纸上,使得书法和篆刻作品都洋溢出一种天然、奇倔与率真的气息,最为重要的是王镛始终在艺术境界上追求大的格局,这种格局就是积健为雄和落落大方的气象,让人观之畅快淋漓、目清神朗。但是,他的这种个性极强的风格并非个人的行吟独白,而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改革时代的中国文艺需要引领探索的胆略,需要开拓创新的勇气,王镛艺术实践中所呈现的学术理想正是这个时代文化理想的体现,他的书法风格一扫萎靡低俗之气和固步自封之态,对保守的思想是一种冲击,但激荡出来的是一种高昂奋进的精神与雄强豪迈的能量。

  第二,在视觉美感与笔墨气质上达到了高度结合。在当代书坛与篆刻界日益多元竞发的态势下,王镛的艺术既英华早发又宝刀不老,几十年极为稳健地展现自己的创造才情,也不断丰满自己艺术世界的构成,可以说形成了他自身艺术内在牢靠的结构。他最大的贡献或许不在创造富有个性的风格,而在于创造一种新的视觉美感,这种视觉美感既在他的书法、篆刻和绘画上各自体现出来,又更加鲜明地在他艺术的整体中体现出来,于平正中求变化,于古朴中出文雅,于野拙中见天真,纯然一种精神气象。王镛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提出了“艺术书法”这一论断,为当代书坛提高艺术境界做出了重要的提示。他讲的“艺术书法”强调的是书法的艺术性,强调的是比书体和书风更加作为灵魂要义的艺术感染力,在某种程度上,“艺术书法”这一理念切中了中国书坛当下尚存的不足,引发人们更加看重书法在审美上的本体价值,这也是书法作为中国文化象征的重要意义所在。与此同时,王镛也深知艺术上的视觉美感总是和具体的笔墨语言的表达方式相关,因此他始终注重锤炼自己的笔墨品质,在某种程度上,王镛的书法和篆刻最有魅力的是它们的“笔性”。他在书写的线条上追求古拙,在运笔的舒缓疾驰之际形成线条的细微变化,尤其以苍茫老辣、枯湿相间的笔线构成全幅的节奏,让笔线的美学属性成为语言的表征,也作为情感的载体。他十分善于把握书法作品作为画面的整体感受,在墨色的浓淡、笔线的枯湿上分布有度、节奏跌宕,以笔墨的气质构成作品的视觉美感,在这方面,他达到了时代的高度。

  第三,在治学方式与人文情怀上融为一体。王镛在书法和篆刻上长期的实践始终贯通了“研究”二字,作为早已奠定了风格的名家,他并不重复自己,而是不断提出新的课题,以研究的态度思考新的问题,保持了一种严肃的治学精神,体现出学院艺术家应有的担当,始终以一个学者型的书家与画家驻守在学术研究的精神家园。他对许多书法篆刻遗产的考订,他在书论画论上研习的心得,都体现出他的人文情怀,而正是这种人文情怀使得他的治学方式具有相当强的启发性。王镛先生还是中央美术学院书法专业的创建者之一,在教书育人上一向坚守正脉,启发和激励学生在深入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引导学生在全面素养上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中央美术学院书法专业的建设贡献了长期的心力,培养了许多书法篆刻青年才俊。在这方面,同样是他人文情怀的体现。”

上一页 12 下一页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