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顾小平作品展在白盒子艺术馆开幕 用“行走的墨线”丈量这个世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陈耀杰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活动现场艺术家顾小平(左六)与策展人冯博一(左五)、白盒子艺术馆馆长孙永增(左八)以及其他嘉宾好友合

活动现场艺术家顾小平(左六)与策展人冯博一(左五)、白盒子艺术馆馆长孙永增(左八)以及其他嘉宾好友合影

  (雅昌艺术网讯)2016年3月12日下午4时,“行走的墨线——顾小平作品(2013-2016)”在白盒子艺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由著名策展人冯博一策划,呈现了艺术家顾小平在北京期间创作的12幅代表作品。批评家顾成峰、马钦忠,艺术家王强、汪民安等嘉宾到现场祝贺。

活动现场艺术家顾小平与批评家马钦忠、顾丞峰交流

活动现场艺术家顾小平与汪民安交流

活动现场艺术家在与好友交流

  《行走的墨线》系列作品表面材质是亚麻布面、传统宣纸与墨汁,制作工具是中国传统木匠用的墨斗(弹墨线丈量分割木料)。顾小平这个系列作品因其特殊的制作工具及方法,因此其与通常意义上的绘画有了距离,所有可被称之为绘画的元素,在此系列作品中都不存在。同时,它们不是用画笔画出来的,而是弹出来的,作品具有行为艺术之特性。

活动现场白盒子艺术馆馆长孙永增与好友合影

活动现场艺术家顾小平在与好友交流

活动现场观众在交流观展

活动现场观众在交流观展

  艺术家剔除了我们惯常的艺术方法,抛弃习以为常的艺术工具,同时把艺术技术标准降低为一种人人可操作的机械行为。从第一根线开始到最后一根线结束,时间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这些作品过程性非常明显,我们看到的画面由一根根笔直的平等的墨线构成,横竖交织,经纬型构,看似艺术家单纯制造了一个抽象的黑色世界,但实际上艺术家用这种独特的行为方式,用每一根墨线丈量这个世界。

活动现场观众在交流观展

活动现场观

  关于艺术家的创作,策展人冯博一在谈到时表示:“他利用中国传统木器制作的墨斗工具,严格按照标准和精确的劳作方法,富有规则地在宣纸、布面等媒材上,重复地勒出一条条均衡的墨线,并朝着纵向或横向无限延伸,没有边际,构成了一幅幅疏密相间或积叠至黑的‘墨线’图像。 这种不厌其烦的用手工劳作的机械般重复的过程与视觉的复数性效果,形成了似与不似的互为图像,同时转化到艺术的行为之中,这样的创作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现代工业文明的复制性、标准化对人身份、行为、思想的塑造和规定,人们被规定在各种格式化之中,顾小平对这些社会问题的思考、判断与认知,则是形成和贯穿在他‘行走的墨线’作品创作的主要背景与现实依据。”

现场呈现作品

行走的墨线 2015010jpg,120×360cm,2015,纸本,墨斗线

  此外,他还讲到,顾小平的艺术更为日常化,在周而复始的无聊感之中,体现出一种荒诞的惯性,留下了他在不同媒介上游走痕迹的形而之上。在策展人冯博一看来:“这样的创作态度和形式意味着一种实验和探索,也意味着对传统的传承和艺术的当代性转化。由此而言,顾小平展览所昭示的绝非是作品形态带来的视觉张力本身,而是更深层次、更普泛意义上人的精神与存在的挖掘与建构,也是他将艺术实验置放在当代文化语境中的一种重构和体悟。”

行走的墨线 201404  尺寸:200 300CM   年代:2013  媒介:亚麻布  墨斗线

行走的墨线 201502   尺寸:400 600CM   年代:2015  媒介:亚麻布  墨斗线 

  对于艺术家顾小平来说,创作是为了寻求一种突破和建构:“我感觉是提供另一种思考方向与实践方法及生产路径,对惯常艺术实践审美中固定的标准观念,在功能上的一次反驳和修正,是对中国艺术史一部线行模式历史一次严肃的玩笑。”

  顾小平,1969年生于扬州,目前生活工作于北京。上世纪90年代开始,顾小平以行为、装置、摄影、影像、绘画等多媒介方式,针对于个人在90年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特殊处境与冲突,通过比较直接,甚至极端的手段,尝试着艺术表达的各种可能性,具有挑战现有社会秩序,颠覆传统桎梏的爆发力和无所顾忌的自我表现,此次展览可以视作其一贯创作理念的延续,只是更加的内敛、含蓄和偏执。 据悉,此次展览将战至4月3日。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