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它往海上去:“海上瓷路——粤港澳文物大展”在湖北省博物馆开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洪镁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海上瓷路——粤港澳文物大展”剪彩仪式  (雅昌艺术

“海上瓷路——粤港澳文物大展”剪彩仪式

  (雅昌艺术网讯)2016年1月22日上午11时,“海上瓷路——粤港澳文物大展”在湖北省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由广东省博物馆、香港艺术馆、澳门博物馆共同主办,展出由主办馆方提供的自汉代至清代的172组瓷器。展览以瓷制品为载体,展示了古代中国的制瓷工艺以及人类进入航海时代以来东西方贸易及文化交流,立体呈现了中国作为“瓷之国度”近2000年以来的文明史,以及以中国为辐射点对亚洲和欧洲工艺美术发展产生的影响。

“海上瓷路——粤港澳文物大展”展览现场

“海上瓷路——粤港澳文物大展”展览现场

“海上瓷路——粤港澳文物大展”展览现场

  此次“海上瓷路——粤港澳文物大展”分为“东方瓷国”、“海上通衢”、“瓷艺远播”三个部分,分别从中国丰富的瓷器品类、中国瓷器的海外贸易以及中国瓷器的域外传播三方面展示中国作为一个较早产生瓷艺并且将其发展成系统的日用品门类的瓷器大国在瓷器生产、瓷器传播上所获得的成绩。

 

磁州窑白釉刻花碗 宋 广东省博物馆藏

 

景德镇窑青花仙芝祝寿纹盘 清乾隆 广东省博物馆藏

 

石湾窑霍津款胎毛鸭 清 广东省博物馆藏

左:建阳窑黑釉兔毫纹碗 北宋 相关艺术馆藏 郭修国伉俪捐赠;右:建阳窑黑釉兔毫盏 宋 广东省博物馆藏

  在“东方瓷国”展览部分,主办方以丰富的瓷器品类呈现了中国作为一个“瓷之国度”在瓷器品类上所呈现的多样性和连续性。漳州窑、龙泉窑、景德镇窑、建州窑、吉州窑、磁州窑、建阳窑、石湾窑等不同要扣出产的瓷器均有展出,让不同的瓷器品类在各自的时代背景中形成各自独特的发展轨迹,也带给观众以清晰的时间线索为认知的瓷器品类。

 

青花克拉克瓣口碗  明 澳门博物馆藏

 

青花克拉克瓷碗碎片 明 澳门出土 澳门博物馆藏

 

龙泉窑青釉刻画碗 南宋 南海一号出水 广东省博物馆藏

 

漳州窑青花缠枝花卉纹大罐 明 南澳一号出水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青花克拉克狮子花卉纹瓷盘 明 澳门博物馆藏

  “海上通衢”部分介绍了粤港澳的海上瓷路形成历程。粤港澳地处珠江入海口,面向南海,历朝历代均是通向东南亚、南亚、中亚、非洲和欧洲的海上重要门户。西汉初年,广东南粤关市成为海上通市之始。公元前110年汉武帝派遣使者循海路到达东南亚和南亚诸国。唐代广州首设市舶使,负责对外贸易,直到宋元时期,广州一直是中国外贸和海上瓷路的主要始发港之一。明代初至嘉靖年间,葡萄牙人将澳门作为瓷器外销的主要转口港。明末清初,欧洲各国陆续来到中国寻求通商贸易,清康熙年间停止海禁,于次年开放广州、松江、宁波、厦门四口岸对外贸易并设置海关。到了乾隆年间,国内仅保留广州一口通商,形成了南海瓷路的鼎盛时期。在展览现场,南澳一号出水的瓷器成为观众关注的焦点,以瓷器为入口,似乎带领观众重温明代的生活温度。

 

五彩博古纹盘(一对)荷兰制 十九世纪 广东省博物馆藏

 

五彩开光花卉纹大盘 日本制 十七至十八世纪 广东省博物馆藏

 

左一:粉彩花蝶纹盘 清 澳门博物馆藏;左二及左三:广彩人物汤盅连托盘 清 澳门博物馆藏

  在中国瓷器外销的影响下,亚洲和欧洲各国竞相模仿和烧制中国瓷器,由沿袭中国瓷器的题材和纹样,到逐步发展出具有各国特色的瓷器品种,产生了日本的伊万里烧、荷兰的费恩斯瓷、德尔夫特瓷等不同品种。展览的“瓷艺远播”部分展出了不少从中国山水图案、花鸟纹饰发展而来域外瓷器,形成了与中国瓷器迥异的风格面貌。

  在展览现场,除了三个单元的瓷器展示外,还按照瓷器不同时代的品种及传播进行了简短的背景文字介绍和相关历史知识普及,与展厅的实物形成文化研究的对应。

  据悉,此次展览自2016年1月22日展至3月1日。






 
关键词: 瓷器 湖北省博物馆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