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巫鸿牛津大学系列讲座 探索中国图像艺术中的女性空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张天宇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巫鸿教授在牛津大学斯莱德讲座主讲《女性空间:中国图像艺术中鲜为人知的故事》  2016年1月20日下

巫鸿教授在牛津大学斯莱德讲座主讲《女性空间:中国图像艺术中鲜为人知的故事》

  2016年1月20日下午5点,著名艺术史家、芝加哥大学教授巫鸿(Wu Hung)在牛津大学斯莱德讲座正式开讲,持续到3月2日共七场重要讲座探索《女性空间:中国图像艺术中鲜为人知的故事》,首场讲座以《引言:天上的旅程与仙女》为议题进行。

  巫鸿在牛津大学的讲座日程安排:

  1月20日,《引言:天上的旅程与仙女》

  1月27日,《儒家思想下的理想女人与道德空间》

  2月3日,《寻找仙女》

  2月10日,《仕女形象的塑造》

  2月17日,《绘画养蚕业:诗学与政治》

  2月24日,《表现与自我表现 :明代妓女文化与艺术生产》

  2月29日,《中国当代艺术策展:个人的叙事》

  3月2日,对谈

  对于巫鸿教授此次主讲的议题,牛津大学艺术史系教授柯律格·克劳斯(Craig Clunas)认为:“本次斯莱德系列讲座通过一种全新的方式重述了中国艺术中的女性形象这一课题。至少公元前五世纪,中国开始出现了带有女性形象的图案并逐渐在汉唐时期成为绘画作品的主流题材。以神仙、儒家典范和宫廷仕女为主要人物的中国书画作品充分表达了当时人们对于永生与来世、两性关系与道德标准、流传与欲望等相关的时代观念。

  但是到了唐代之后,以女性形象为主题的艺术创作开始衰落,随之而来的山水画逐渐成为宋元两代中国绘画的主流。在那个阶段,吹毛求疵的文人们开始为所有女性形象的绘画冠以具有误导性的分类属性,例如“仕女画”或者“美人画”,将广泛意义的女性形象画作所具备的丰富而复杂的艺术传统削减,甚至被认为是低档的美女画像。

  令人欣慰的是,在最近几年对于中国艺术的研究中,女性形象开始得到学术领域的关注,并对这类作品的历史性、社会性及美学重要性进行了重新挖掘。虽然这些研究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了一些晚期范本上。更令人担忧的是,各种女性形象绘画作品依旧被鉴定为“仕女画”或者“美人画”,这种用图像直观的注释阻碍了这一研究的概念突破。

  正是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巫鸿教授主讲的此次系列讲座将女性形象出现在中国艺术作品中的研究时间放在了公元前五世纪之前的更早时间,努力摆脱了之后的“女性”概念,反而回归到图像本身以此来揭露这类画作的历史意向与视觉逻辑。

  特别指出的是,此次课题研究将脱离以往对于某类孤立图像的传统研究方式,而是将每一个图像作为一个整体的空间表征来研究。比如说,很多画作是女性与男性并置,画作的主体是二者之间的关系,或正式或浪漫。一般说来,这种画作是围绕女性形象构建了一种女性阴柔的空间感从而定义她的角色。

  这种空间可能是神仙的天界、忠贞烈女的内室,也可能是宫廷女性奢华的庭院。这种空间的塑造与经过人类活动干涉后、含有风景、植被、建筑、大气及日常用品的人造空间有很大不同。这种空间类比就好像是一个充满了道具、布景、声音、光效和演员的舞台。就好像依赖所有组成部分的剧院所产生的效果,试图将将其特有的语汇从诸如肖像、花鸟、静物、山水、建筑绘画这样的每一个独立的绘画流派中抽离出来,使绘画性的女性空间发挥到极致。

  牛津大学斯莱德讲座可以邀请到在国际上数一数二的研究中国艺术的学者,芝加哥大学教授巫鸿先生是我们莫大的荣幸。巫鸿教授曾撰写过很多关于中国古代到中国当代艺术的论题,其鲜明独到的见解对于很多非专业人士而言都是直白易懂的。相信每一位艺术爱好者都会对巫鸿教授从“女性空间”议题生发出来的关于中国绘画发展的这次讲座产生浓厚的兴趣。”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