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艺术史名著译丛”在商务印书馆发布,推动艺术史翻译与研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杨晓萌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  (雅昌艺术网讯)11月21日,何香凝美术馆与商务印书馆合作出版、范景中任主编的“何香

  (雅昌艺术网讯)11月21日,何香凝美术馆与商务印书馆合作出版、范景中任主编的“何香凝美术馆·艺术史名著译丛”在商务印书馆发布,同时还举行出版座谈会暨艺术史翻译研讨会。如此全景式呈现现代西方艺术史学一个多世纪来的面貌和形态,为国内西方艺术史学研究提供全面详尽的资料、新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视角,在艺术史翻译中具有标杆性的意义。

嘉宾与专家合影

嘉宾与专家合影

  丛书由著名艺术史学者、中国美术学院范景中教授担任主编,由广州美术学院黄专教授担任学术策划,是一套系统介绍西方艺术史和艺术史学的丛书,精选瓦尔堡、潘诺夫斯基、贡布里希、哈斯克尔、弗里德伦德尔、扎克斯尔、温德、库尔茨等世界一流艺术史家的西方艺术史学研究的经典论著约50种,并由资深艺术史研究者和中青年译者共同精心翻译完成。11月首发新书:《论艺术与鉴赏》([德]马克斯·J.弗里德伦德尔 著,邵宏 译)和《美术学院的历史》([英]尼古拉斯·佩夫斯纳 著,陈平 译),正式开启了“何香凝美术馆·艺术史名著译丛”的系列出版之路。

商务印书馆党委书记、副总经理肖启明致辞

商务印书馆党委书记、副总经理肖启明致辞

  商务印书馆党委书记、副总经理肖启明致辞中谈到,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一系列学术名著,艺术领域相对少一些,近年来也有了一些新的成果。商务印书馆与何香凝美术馆在这套译丛上的强强联合,将推动“艺术越来越走向社会,生活也越来越艺术化”。

何香凝美术馆副馆长乐正维致辞

何香凝美术馆副馆长乐正维致辞

  何香凝美术馆副馆长乐正维在致辞中回顾了这套译丛的诞生,2013年10月,正在筹建文献研究馆的黄专老师找到乐正维,谈到范景中老师已经选编好书目,当时计划46册,用五年完成。“我意识到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学术工程,是值得我们努力为之奋斗的项目。”因此何香凝美术馆积极投入这个译丛的出版工作,“很荣幸我们获得黄专老师、范景中老师和商务印书馆的信任。”从2014年开始,何香凝美术馆和商务印书馆正式开展合作,“邵宏老师翻译的《论艺术与鉴赏》、陈平老师翻译的《美术学院的历史》拉开了这个序幕,凝聚着两位老师和众多专家学者、工作团队的心血和汗水。我们期待在未来五年里,这套书目全部翻译出版,能够对艺术史研究者、爱好者带来全新的视野和丰富的思想资源,我们也相信这些著作能对中国艺术史学和相关学科产生深入的影响。”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邵宏致辞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邵宏致辞

  丛书编委会代表、广州美术学院教授邵宏谈到,梁启超先生曾说,““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学子欲自立,以多读西书为功。”尽管翻译在今天是个不讨好是事情,但几位学者仍然坚持做下去,如今这套丛书的出版就有着标杆性的作用。

  艺术史学是人文科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上世纪初滕固等中国艺术史学的开拓者就已开始将西方艺术史译介到中国的工作,上世纪80年代中叶,范景中和一大批青年学者开始系统翻译西方艺术史学的学术工程。它已对中国艺术史学及相关学科产生了持续、深入的影响。“艺术史名著译丛”可谓这一学术工程的延续和发展。

译丛首批书目组合

译丛首批书目组合

  发布会之后,还进行了一场以“艺术史名著译丛”为切入点、针对11月首发的《论艺术与鉴赏》和《美术学院的历史》展开学术性对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尹吉男、广州美术学院教授、“艺术史名著译丛”副主编邵宏、上海大学教授、“艺术史里程碑丛书”主编陈平、浙江大学教授、“凤凰文库·艺术理论研究系列”主编沈语冰展开座谈。

  陈平教授谈到翻译的苦衷,如今高校评价体系对翻译的重视不足,但翻译者乐在其中,《美术学院的历史》在博士毕业时曾经翻译过一次,如今重新审视,几乎是重新翻译了一遍。他称翻译为“字典不离手,冷汗不离身”,学术翻译就是要这样不断修正、完善。

  沈语冰教授谈到“翻译书是个重要的文化交流事件,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的转换,即便学院外语越来越好,能有很多人读原著,但翻译仍很有必要。”谈及译著翻译和出版四个重要的环节:选目、翻译、编辑、制作,几个环节缺一不可。

  尹吉男教授称翻译为“自私的公益”,自己感兴趣,一不小心就做了公益。商务印书馆汉译名著对几代人的影响巨大。他也回忆自己母亲在外文书店工作的经历,对于译者来说,甘苦都有,而翻译则是“打通东西文脉”的重要桥梁。

  邵宏教授谈及自己在翻译学习中的经历,还有给很多翻译挑错的趣事,他认为翻译的责任,还在于“给我们的母语提供新的词源”,因而这套学术丛书的翻译也将给很多学术概念和研究带来很重要的影响。沈语冰教授也谈到,艺术史的翻译与西方哲学和历史学相比仍然相对弱势。这套书的意义正是方向性的。“如今美术教育的快速发展,有了更大的需求和人才,我们也应该借此机会提高艺术史在人文学科中的地位。”

座谈会

何香凝美术馆·艺术史名著译丛出版座谈会

  11月21日下午至22日上午,艺术史翻译研讨将分别围绕“译丛选编原则、列选书目以及翻译情况”“艺术史翻译的原则、目的和技术”“艺术史翻译与哲学、历史、文学及其他学科翻译的异同”“西方现当代艺术史翻译的特殊问题”等四个议题展开研讨,商务印书馆还将介绍丛书出版进程。与会专家包括(按姓氏拼音为序)鲍静静、陈小文、陈平、范白丁、范景中、方立华、冯波、郭伟其、孔令伟、毛坚韧、邵宏、沈语冰、王玉冬、杨思梁、杨振宇、尹吉男、乐正维、张平、张晓剑、郑岩等艺术史研究专家、丛书译者和编委成员。与会专家将针对艺术史翻译进行全面深入的交流,以期对国内艺术史译介工作产生重要的启示作用。“何香凝美术馆·艺术史名著译丛”的出版也将对推动国内艺术史研究,尤其是西方艺术史研究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附:首批书目

  《论艺术与鉴赏》([德]马克斯·J.弗里德伦德尔 著,邵宏 译,田春 校)(已出版)

  《美术学院的历史》([英]尼古拉斯·佩夫斯纳 著,陈平 译)(已出版)

  《瓦尔堡思想传记》([英]E.H.贡布里希 著,李本正 译)

  《美术史的实践和方法问题》([奥]奥托˙帕希特 著, 薛墨 译)

  《历史及其图像》([英]弗朗西斯·哈斯克尔 著,孔令伟 译)

  《批评的艺术史家》([英]迈克尔·波德罗 著,杨振宇 译)

  《艺术批评史》([意]廖内洛·文杜里 著,邵宏 译)

  《人民的形象——库尔贝与1848年革命》([英]T.J.克拉克 著,张茜 译)

《论艺术与鉴赏》

《论艺术与鉴赏》

  《论艺术与鉴赏》

  作者:马克斯·J.弗里德伦德尔(Max J.Friedländer,1867—1958)。曾任德国柏林绘画馆馆长、艺术史家;擅长以鉴赏家式的方式研究艺术史

  译者:邵宏。广州美术学院视觉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

  《论艺术与鉴赏》由三十八篇经验性议论文组成,涉及艺术哲学和心理学、绘画题材分类、形式批评、作品鉴定的基本要素,以及作品修复的标准和艺术文献的鉴别等论题。

  本书中所表述的一些观点,既来自作者的独立思考,更来自一位鉴定专家所直接接触到的相关问题,从而也使本书具有了独特的意义。作者试图通过这些文章让读者理解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尤其是绘画艺术的本质原则,并寻求建立起一套更精确的术语系统,为自己建构起一些涉及学术与艺术之间关系的观念。

  本书的前半部分是理论性的,且渗透到了哲学的领域;后半部分则讨论绘画批评的实践。书中所涉及的艺术史实被用来作为支持作者观点的论据,其中所举的例子都来自作者所熟悉的领域,即15和16世纪尼德兰的绘画。作者坚信:对任何个体艺术品每次真正的考察,都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整体的视觉艺术,甚至更好地理解一般意义上的所有艺术活动。

《美术学院的历史》

《美术学院的历史》

  《美术学院的历史》

  作者:尼古拉斯·佩夫斯纳(Nikolaus Pevsner,1902—1983),德裔英国美术史家,剑桥大学斯莱德讲座教授,伦敦大学伯克贝克学院教授。

  译者:陈平,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受聘为四川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副总编辑、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史论系主任

  《美术学院的历史》向读者展示了从文艺复兴至20世纪上半叶欧洲美术学院发展的历史画卷。本书开篇将academy这一术语的起源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学园的哲学传统,并介绍了在美术学院诞生之前这一古典传统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复活并得到蓬勃发展的大背景。在接下来的篇章中,作者以大量的史实和生动的叙述,从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到法国皇家美术学院,再到巴黎美术学院和国立包豪斯学校,一步步引领读者领略了美术学院兴起与发展的图景。

  佩氏以讲述四百年欧洲各地美术学院的性质、目标、组织法与教学法的演进为主线,讨论了艺术家的社会地位、美术学院与行会的关系、艺术家与公众及政府的关系、艺术创作与艺术市场的关系等重要话题,其中不乏鲜为人知的史料与趣闻。

  作者将美术教育这一主题置于欧洲广阔的社会政治与经济背景下进行考察,他就艺术教育所提出的问题是超时代的,至今依然具有启示意义,同时也使得本书成为从社会学角度(趣味史、艺术品交易史、展览史、收藏史)研究美术史的一个早期范例。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