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中央美院与中国具象油画大展在金陵美术馆开幕:传递“历史的温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房卫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2015年10月25日,“历史的温度: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国具象油画展“在金陵美术馆盛大启幕,展示了中国20世纪具象油画两百余幅,均为名人名作。展览以时间为主线,带观众近距离感受中国20世纪油画的发展历史。

出席嘉宾

  本次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 、南京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联合主办,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金陵美术馆联合承办。出席开幕式的嘉宾包括:江苏省文化厅厅长徐耀新,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宁,南京市政府副市长胡万进,南京市文广新局局长刁仁昌,南京市文广新局副局长顾小荣,南京市文广新局巡视员徐开利,江苏省美术馆馆长孙晓云,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著名雕塑家王少军教授,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院长,油画系主任马路,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著名美术批评家殷双喜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宣传部长秦建平,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基础部主任张路江,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唐斌,金陵美术馆常务副院长刘红沛等。

        金陵美术馆馆长刘春杰在展前接受雅昌艺术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金陵美术馆高度重视本次展览,为了保证展览的顺利,金陵美术馆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包括长达十天的闭馆,对墙面进行装修粉刷,首次启动人流量控制,投资大额保单等等。在展出期间,金陵美术馆还将举办一系列公教活动,包括邀请中央美术学院领导、专家和江苏本地的专家进行导览等,为南京市民奉上一场极具震撼力的视觉盛宴。

嘉宾合影

  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殷双喜教授认为:“此展是对20世纪中国写实性油画的一次系统性梳理,从学术的高度研究这些作品发展变化的脉络,不仅对于当代学院美术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当代油画创作和社会公众的审美教育,也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这表明,艺术史是活着的历史,在后人以新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深入研究的过程中,艺术获得了持续的生命力,从而与当代人建立起新的精神联系,使艺术史成为有温度的历史。”

金陵美术馆馆长刘春杰主持开幕仪式

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殷双喜教授致辞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少军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历史的温度: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国具象油画”大展是中央美术学院于2014年启动的 “百年辉煌”工程的重要部分,旨在全面系统地梳理百年来“央美”及其前身国立北平艺专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历程中所取得的杰出成就。穿越历史的帷幕,理性地梳理中央美术学院这所艺术学府与中国油画的关联,展示中央美术学院几代油画家所做出的贡献,有利于对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形成更透彻的认识,在当代文化条件下弘扬优秀的艺术传统,推动中国油画和中国美术新的发展。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少军教授致辞

  中央美术学院院唐斌副馆长在开幕式前,谈到与金陵美术馆的合作说:“此次展览也是两馆之间的一次学术项目,南京金陵美术馆举全馆之力,在安保系统,展陈布置,展厅的设置,包括新闻媒体推广,和接下来在展览期间的一系列的公共教育活动等方面都进行了整体考量和计划。作为一个市级公共美术馆,金陵美术馆更能贴近老百姓,能让大众从高雅的艺术文化中汲取他们所需要的知识营养,可谓是应了那句老话‘酒香不怕巷子深’。”

南京市文广新局局长刁仁昌致辞

  尽管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因公未能亲临开幕式,却为金陵美术馆献上其书法“历史的温度”,作为此次展览的主题,五个字在书雅墨韵中反映出范院长对本次巡展圆满成功的热情期盼。

展示范迪安书法“历史的温度”

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宁宣布展览开幕

  本次展览分为五个单元进行呈现,分别是:新学启蒙(1900—1949)、国家叙事(1949—1976)、本体精研(1977—1999)、当代关切(2000—2014)、中央美术学院藏外国具象油画原作及研摹作品。

  新学启蒙

  “新学启蒙”——以清末民初难得一见的老油画、存世数量稀少的玻璃画为起始,又有40余件民国时期的珍贵油画,其中包括:近年来刚刚发现的李叔同《半裸女像》,第一位留英归国画家李毅士的《陈师曾像》、《王梦白像》,第一位留法归国画家的吴法鼎的《旗装女人像》,以及众多20世纪初留学欧美习西画归国并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前身“国立北平艺专”的重要油画家们:林风眠、卫天霖、王临乙、常书鸿、徐悲鸿、吴作人、萧淑芳等的油画精品。还有孙宗慰、齐振杞、艾中信、李宗津、冯法祀等早期重要油画家的作品。从中可以看到西方写实油画与中国传统文化和现实相遇后早期中国油画的演进轨迹。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李叔同 《半裸女像》 90×116.5cm 布面油彩 1909年

李毅士 《陈师曾像》 70×130cm 布面油彩  1920年

徐悲鸿  《男人体正侧面速写》 52×44cm 纸上油彩 1924年

常书鸿 《女坐裸体像》 140×92cm布面油彩  1940年

佚名  《女半身像之二》 57×42cm 油彩 玻璃基底  清末民初

吴法鼎 《旗装女人像》 94×63cm  布面油彩  20世纪20年代

佚名 《中国油画人像(男拿扇半身)》60×45cm  布面油彩 清末

  国家叙事

  “国家叙事”——展示了中央美术学院自建国以来积极推进的新中国美术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尤其以国家重大历史题材为主体,构建新中国的历史叙事和集体记忆。这种国家叙事,不仅包括革命历史题材,也包括英雄形象的塑造、社会主义劳动建设、普通人民的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油画也在中国美术的诸种形态中被赋予了展现大国气象,塑造民族精神的重要使命。

       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七年,中央美术学院的油画创作以反映现实生活的写实主义为主体,沿着中西融合的道路发展,以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马训班)、罗工柳油画研究班(油研班)的基础训练和主题性创作最为突出,在油画教育正规化,向苏联油画学习的进程中,积极探索中国油画的特色,涌现了一大批新中国美术发展进程中的代表性作品。

嘉宾在《开国大典》前合影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展厅一角

吴作人 《特等劳动英雄李永像》  128×160cm  布面油彩 1950年

《开国大典(复制)》227×398cm  布面油彩

原作者:董希文 复制者:靳尚谊 赵域 指导者:董希文  复制时间:1972年

王文彬 《夯歌》 156×320cm  布面油彩 1962年

  本体精研

  “本体精研”展示了中国80年代初兴起的“新古典主义”的重要作品。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央美术学院油画家在创作中转向更为日常化、生活化的图像表达。有关艺术家创作中的个人性、以及当代艺术对于个体经验和价值观的重视,使得中央美术学院画家创作中的”人民性”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发生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变化,并出现了一批在中国当代艺术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中青年油画家。在视觉表达方式上,这批画家坚持了写实性的艺术方法,但是更为广泛地借鉴了国外绘画艺术的多样化表达方式,特别是将当代艺术观念与写实语言相结合,使作品获得了贴近现实又具有思想深度的、极具表现力的视觉力量。

展厅现场

毛焰 《女子坐像》128×95cm  布面油彩 1991年

陈丹青《洗发女》 54×68cm  布面油彩 1980年

周向林 《1969年11月12日·开封》  183×188cm 布面油彩  1991年

  当代关切

  “当代关切”——展出的作品既有中央美术学院著名老教授,如钟涵、林岗、戴士和等的创新之作,也有油画系、壁画系、版画系、基础部、附中的中青年教师的代表性作品,还有中央美院历年进修生、毕业生作品。这些作品的形式语言和表现技法非常多样,展示了当代油画家广阔的文化视野,同时还保持了对当代社会深切的人文关怀,对当代中国的复杂现实和人的心理状态做出了丰富的表现。

展厅现场

马刚 《开罗会议》  250×440cm 布面油彩  2013年

段江华 《桥》 150×200cm 布面油彩 2010年

陈树东《团体操》 70×160cm  布面油彩 2005年

  中央美术学院藏外国具象油画原作及师生研摹作品

  展览还展出了“中央美术学院藏外国具象油画原作及师生研摹作品”。百年来中国油画向西方借鉴学习的过程中,直面西方油画的欣赏和临摹成为中国油画家宝贵的艺术体验。作为油画教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中央美术学院的教师历年来踏访国内外众多博物馆和美术机构,在饱览名作的同时,也临摹了许多西方以及前苏联具象油画的代表作。

  此次展出的都是中国著名油画家对西方油画大师如达芬奇、提香、伦勃朗、哈尔斯、席里柯、安格尔、达维特、拉图尔、夏尔丹、柯罗、毕沙罗、雷诺阿、德加、塞尚、列宾、苏里科夫、弗鲁贝尔等经典之作的临摹。通过对经典艺术的认真研究和临摹,中央美术学院教师对欧洲古典主义、法国印象主义、苏联写实绘画等获得了珍贵的视觉感受与技法体会,这些视觉经验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中央美术学院的油画教学和创作。观众可以从中见出外国油画艺术对中国油画的多样化影响,也可以见出中央美术学院油画家以临摹的方式对西方油画精髓的深入探索与研究。

库尔贝 《妇女头像》 46×38cm 布面油彩 约十九世纪

苏里柯夫作 张华清临摹  《女贵族莫洛卓娃(局部)》 布面油彩

临摹尺寸150cm×141cm 1962年

 奥斯古特·雷诺阿作  李骏临 《浴女》 92×72cm 布面油彩 1962年

  据悉,本次展览在上海文化艺术宫启动,之后在北京的太庙艺术馆进行第一次巡展,南京金陵美术馆是此次展览的第二站。10月26日,策展人殷双喜教授还将在金陵美术馆举行”历史的温度“讲座。

  展览将持续至12月25日。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