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焦点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贾平凹在为《秦腔》担心什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新浪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贾平凹昨天接受上海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他担心上海读者读不懂他的小说,因为他用了一些陕西土话。贾平凹为什么会这样担心呢?当初《废都》出来的时候,他用了文白相杂的“白话文言文”,那种来自《红楼梦》、《金瓶梅》的语言,在当代生活中属于已经彻底死亡了的语言,但是,他却没有担心什么读者读不懂?现在他用了当代生活中依然活着的方言土语,却担心读者读不懂,这是为什么呢? 
   《秦腔》一部好小说。1、有民俗,用《秦腔》的灭亡写一代农民的破产,有民俗学的分量;2、有社会,当代农民世界的瓦解,道德人心的瓦解,写得鞭辟入里;3、有情绪,有挽歌在里面,他希望乡土中国不要破灭。 
    《秦腔》另外的长处就是语言,他发展了一种质朴的乡土气息的语言。这种语言早期贾平凹用得不错,后来有些放松——渐渐地他的语言中出现了某种“文人”气,他尝试过不少语言模式,《废都》是他的一个实验品,给他很多帮助。他在尝试从语言上接入中国文学的气场。 
     贾平凹担心上海读者看不懂《秦腔》,这个是没有必要的。我生活在上海,看秦腔是2005年,两晚上看完,没有一点儿语言上的障碍。现在作家都担心自己的土话、方言不被理解,原因是对语言的不自信——中国当代以来,标准的普通话一直是文人进入高层的敲门砖,普通话的好坏象征教养、身份、地位。 
     在这样的氛围里,文学界也不例外,土话不再是创作资源,而是可笑的和鄙陋的代名词(这种情况我们在莎士比亚戏剧中看到过,在今天的赵本山小品中也同样可以看到,土话、不标准的外省发音,被当做嘲笑的对象,当做笑料来处理)。 
     现在的问题是:作家们的小说在声音上和生活是隔绝的,小说不能读出声,因为是用普通话写作,如果是用普通话读,当地的读者,如果不是用眼睛看,而是用耳朵听,他们会笑场,他们会说:这哪是我们的生活?这是小说的问题。 
    小说家为什么会自卑于自己的方言土语?我们要反思,要从语言学上反思,汉语的字中心本来和西方语言的音中心不一样,不用作家来为小说的发音耿耿于怀,用了土语也无所谓,因为小说中的土语实际上是看的土语,而不是声音的土语,那些土语本来是不发生的——汉字是表意文字,可以和声音毫无关联,我们可以在不知道那些字的当地发言的前提下,完全读懂那些字。这是为什么我可以看懂《秦腔》,而丝毫没有感到障碍的原因。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