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海派书法转型期的奠基者《海上明月——赵冷月百年诞辰书法展》开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裴刚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赵冷月之子赵培林在开幕现场致词参加开幕式的嘉宾  2015年6月27日在中国美术馆,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上海中外文化艺术交流

赵冷月之子赵培林在开幕现场致词

参加开幕式的嘉宾

  2015年6月27日在中国美术馆,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上海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赵冷月书法教育基金会联合举办的《海上明月——赵冷月百年诞辰书法展》开幕。开幕式后在中国美术馆七楼学术报告厅举办了“赵冷月书法研讨会”。

  研讨会嘉宾寒碧说:“赵先生能抛弃自己书法中俊秀的一面,是非常了不起的,他是一个文人,也是一位艺术家,他的书法受井上有一等日本书家的影响,他的作品是不世俗的。”嘉宾薛养贤在研讨会现场发言谈到对照冷月先生的记忆时说:“赵先生与同时代的老艺术家,最让人感受深刻的是他们的真诚,他们绝无商业影响的交往和书法艺术,是今天非常罕见的了。”研讨会现场书法家和嘉宾们对书法的“变法”与书法的“法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热烈的探讨。

中国美术馆七楼学术报告厅“赵冷月书法研讨会”现场嘉宾发言

中国美术馆七楼学术报告厅“赵冷月书法研讨会”现场嘉宾发言

  书法家何柏青认为:“赵冷月对海派书法的特殊贡献,在于当海派书法帖学不振,碑学衰退的背景下,以衰年变法,在传统帖学与碑学书法之间,找到一个平衡支点,碑帖融合,创出了自己去媚、去俗、去巧的个性化书法语言,大巧若稚,质朴恬淡,恢弘苍茫,给趋入媚俗的海派书法,撑起了坚挺的骨骼,引领海派书法登上新的制高点。实际上,赵冷月为海派书法奠定了碑帖融合的新坐标,其影响延续至今,今后还会继续延续下去,可见其强盛顽强的生命张力。”

中国美术馆七楼学术报告厅“赵冷月书法研讨会”现场嘉宾发言

  赵冷月23岁投于徐墨农门下,受学五年。1950年从原籍移居上海,设帐授徒。1958年到上海市广告公司供职。1979年退休。作品曾参加全国第一、三、四届书法篆刻展,上海·大阪书法交流展,上海著名书法家作品展。他从艺数十年,每日临池,读碑看帖,从晋、唐、宋人帖学到汉魏六朝碑学无不精研,晚年大胆开拓创新,将书法艺术推进到新的境界。1999年1月,他举办生平最后一次书法作品展览,展后把大部分精品捐献给上海市红十字会收藏。出版有《赵冷月墨迹选》等。

展览现场的观众在欣赏赵冷月书法作品

  赵冷月的艺术实践,其一,他的书法在笔致上不求繁,而求简;不求华美,而求质直。这种视觉形式上的简练化,事实上不但没有减弱他的艺术表现力,反而与他的质朴自然的整体追求相一致,更内含了一种表现上 的弹性素质,反而增强了他的个性语言的表现力。其二,在墨法趣味上,不以单调示人,大胆吸收“儿童体”书的天真烂漫,虽着意强化了表现因素如枯润、浓淡、苍腴方的对比度,却能不留多少斧凿痕,出以自然和谐,也许这是先生对米芾、王觉斯行草的取资借鉴,但已经化为自家语了。其三,在学书的源流传统上,他广参博采,以颜真卿行书的笔意与趣尚远冶六朝碑版,走自然、直率、凝重、质朴、淳古的路数,弃唐楷的规范美、匀整美于不顾,直求自然朴素的美感,却不落于奇怪,体现了文化心理上的老庄精神,而一反华丽绮媚以及典雅庄重风格——来自于儒家的思想内涵。其四,建立在重新审视和理解传统的基础之上的赵冷月书法,在寻找自家语汇的同时,大胆放弃了一些前人的既成语言,其求艺精神十分具有现时意义。不以形貌的外似去承袭前人的传统,这本身就需要特殊的眼力与勇气。为此他要付出代价,代价便是能知音无多。这对于艺术界急功近利而言起码是一个难得的反照。其五,自我风格的锤炼与探索,对于赵的书法而言,是十分重视视觉感受这一现代艺术概念。他宁可溜走在传统与现代的边线上,而不屑于泛常的形式表现,所以其书某种意义上恰与现代美学精神相合拍。

《海上明月——赵冷月百年诞辰书法展》展厅内作品的装裱方式不同于传统书法作品的装裱方式

前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龚心瀚来到展览现场

  书法家何柏青认为:“作为海派书法由崇尚帖学向碑帖融合发展转型的关键人物,赵冷月在海派书法史地位不容置疑,但对赵冷月书法的个案研究,目前我看到的文章,在上世纪80、90年代主要有郑逸梅、钱君匋介绍赵冷月的;进入新世纪,有沃兴华、梅墨生、卢甫圣、胡抗美、梁培先、赵明康、郭舒权、宣家鑫、王彬等撰稿介绍,这些文章中,有的写得非常动脑筋,书法学术颇具专业水准,对赵冷月书法剖析条理清晰,点评到位;但也有文章出现不少观点、资料的重叠,有的甚至大段大段“借鉴”他人资料,一字不差。另有网络文章,对赵冷月书风提出质疑,认为其开了现代“丑书”的先河;也有大学校刊,以赵冷月衰年变法为题的论文。总之,对赵冷月书法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主要局限在对其书法特点本身作研究,研究的角度比较单一,没有看到有分量有学术深度的文章;其次是文章数量较少,研究资料不够多等。”

  据悉,此次展览将展至7月6日闭幕。

赵冷月 《目击道存》122x245cm

赵冷月《李白送外甥郑灌从军》

赵冷月《李白 枯鱼过河泣》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