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梁铨三十年作品展在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开幕:绘画是一个自娱的过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罗书银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左至右:蜂巢当代艺术中心负责人夏季风、艺术家梁铨、策展人王嘉骥在“梁铨三十年绘画作品展”现场  (雅昌艺术网讯 罗书

左至右:蜂巢当代艺术中心负责人夏季风、艺术家梁铨、策展人王嘉骥在“梁铨三十年绘画作品展”现场

  (雅昌艺术网讯 罗书银)2015年6月27日,“蓄素守中:梁铨三十年绘画作品展”在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开幕,展览囊括了梁铨三十年的艺术创作,在所有人都以为:“这是梁铨老师的一次回顾展”时,梁铨在展览开幕现场却说:“这不是一次回顾展,我觉得现在办回顾展还为时过早,只是希望给大家看看我这些年来的艺术创作,也希望听到大家的批评和意见。”

艺术家梁铨在展览开幕式上发言

  从1964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附中,这位1948年出生的艺术家进入艺术的世界已经近50年。虽然这其中有多次的转折,但对梁铨来说,传统精神的源泉却一直贯穿于其艺术创作中。在几十年如一日的探索传统精神如何形成属于个人内心秩序的艺术创作中。梁铨逐渐体会到了自己艺术创作的乐趣:“就像小孩一样,是一个自娱的过程!”在接受雅昌艺术网采访时,梁铨如是谈到。

策展人王嘉骥向媒体介绍梁铨的作品

  此次展览呈现了梁铨1984年从美国留学回国前后,进入浙江美院版画系执教到2015年最新创作的三十年历程的作品。蜂巢当代艺术中心特别邀请了台湾著名策展人王嘉骥担任展览的策展人,并以全展厅的方式呈现了此次展览。在D厅及E厅部分,呈现的是艺术家80年代中期至2000年左右的作品;C厅是艺术家进入2000之后,作品有了一个大的转变的“以茶入画”的作品;而B厅与A厅则呈现了梁铨最为人熟知的近期作品,尤其是其2015年最新创作的以“素墨”进行的新的实验作品。

80年代中期,梁铨在浙江美院

梁铨 《江南》 1985 装置、色、墨宣纸拼贴  139×139cm

梁铨  《江南》 1985 装置、色、墨宣纸拼贴  139×139cm

  80年代中期,现代艺术思潮在国内风起云涌。84年从美国留学归国的梁铨也开始了自己艺术创作上的实验。这时,他的创作结合了版画创作的概念,以撕、拼贴的方式为主,而作品的色彩表现上,则是以宣纸的重彩渲染为主,并通过传统装裱的方式,转化成了艺术创作的一种手段。在这一时期的作品题材上,梁铨表现了一些文革之后流落在民间残存的古籍善本印刷拓片,表现了艺术家对传统文化致敬的同时,也在缅怀传统文化的断裂。梁铨说:“这一时期的作品还能看到一些具像的痕迹,因为担心作品没有焦点,过于简单,所以用色上比较重,表现的内容相对比较丰富”。这一阶段的创作也被展览的策展人王嘉骥概括为“重彩时期”,创作时间大概持续到了1990年前后。

粱铨 《山山水水》 1986 色、墨宣纸拼贴 77.5×110cm

梁铨 《妈妈》 1989 色、墨宣纸拼贴 125×93cm

  到了90年代初,艺术家的作品开始从“重彩”逐渐发展出了一批相对比较淡雅的作品。此次展览展示了当时创作的一件大的册页作品。梁铨说:“这件作品创作完了之后一直没有机会展出,这次是从箱子里又拿了出来,重新装裱,展示。这件作品也是一个笔记,表达的是一种对文物的缅怀。”另外,册页的方式也是梁铨非常喜欢的一种创作形式,在他看来,观看册页的最佳距离最能体会到笔墨的精妙之处。这一时期除了在用色上趋向淡雅,在表现方式上,梁铨也开始尝试撕、贴、染以外的方式,比如进行轻微的灼烧等。

粱铨 《城中人》 1994 色、墨宣纸拼贴 59×46cm

  到了90年代中期迎来了艺术家创作的一个沉淀和过度期。1995年,梁铨离开了浙江美院的教职,去往深圳画院担任专职的艺术家。这一时期,艺术家的创作开始进入到一种相对瓶颈的状态,此时创作的作品数量也非常少。梁铨谈到:“当时突然不知道该怎么画了。因为95年之前,我是以一位教师的眼光去画画,而成了一位专职艺术家之后,开始以艺术家的眼光去看画。一个是用发现问题的眼光去看待艺术,而另一个则是毫无规矩的,所以从教师的眼光转换成画家的眼光,是一段痛苦的过程。”

上一页 12 下一页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