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从影像回归绘画 缪晓春 “遣字造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华东站  作者:彭菲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艺术家缪晓春

  2015年3月6日下午,艺术家缪晓春个展《遣词造句》在上海阿拉里奥画廊展出。这是缪晓春在阿拉里奥画廊的第五次个展,首次展出艺术家的部分绘画作品,包括《草地上的野餐》、《迷离》以及长宽均为8米的作品《死亡胜利》。

  缪晓春利用电脑和软件创作已长达20年之久,电脑技术已经成为艺术家艺术语言的重要部分。缪晓春一直不懈地致力于将数字技术的范畴扩大到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即将人的大脑和电脑思维相结合,手和鼠标共同创作。他通过3D软件创造出雕像和画像,它们可能仅存于人类的想象中,与客观世界以及由0和1组成的虚拟世界均有关联。在他的创作下,现实生活和虚拟世界相互交错,又互相平行。

  此次展览出的绘画作品似乎是他在自己的艺术语言中找到的新的语法,这是数字与手工完美结合的成果。他先利用切绘机来雕刻3D软件创作出的矢量文件,再将其传送到帆布上来协助手工绘画。显而易见,这种辅助工作对于最后绘画风格的形成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恰恰是经过这段时间的实践,让我想到了某种可能,是否能用另一种方式介入绘画,而且它还能让我觉得新鲜和刺激。”在开幕现场,缪晓春直言回归绘画的主要原因。

展览现场 阿拉里奥上海空间一层 《死亡胜利》(局部)

展览现场 图为《绝对素描——安全》(2012)

作品《死亡胜利》布面丙烯 800x800cm 2015 

  其中,作品《死亡胜利》 被分成64块,安置在画廊两个楼层的墙面上,艺术家将画廊整个建筑布置成一个历史石窟一般。这些大型绘画虽仍保留了历史作品的表象,但却剔除了过去的时态关联,使其变成昙花一现般的短暂。《死亡胜利》最初是影像作品《从头再来》中的一个镜头,2011年他曾画过一次300x400cm的同名作品。当时画了两个不同颜色的版本。相较大师原作加了三个角色 摄影师、录音师和场记,意在表明一种电影化的客观记录,预示我们在影片中接触的生死瞬间。今年的《死亡胜利》,是在2011年作品的基础上,做了新的选色调整。

展览现场 阿拉里奥上海空间二层

  另外,本次展览唯一一件影像作品,被单独放置在展厅二层的一处展墙上。它似乎诉说了艺术家的创作线索——画面中运动着的晶格线人物,以及水珠式的流动片段,经艺术家的二次创作,转换为一件件手绘作品。 

作品《迷离》布面丙烯 100x80cm 2015

作品《星期天的野餐》300x400cm 2013

  据悉,展览持续至5月10日。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