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血”的爱国,还是“制度爱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新华社近日发表题为《让爱国主义旗帜高高飘扬》的评论员文章。作为一个国家公民,我想接着谈谈我们今天应该如何爱国。这个问题不妨从胡适当年留美的一则日记谈起。
胡适留美日记,有一则题为《论“去无道而就有道”》,其中谈到他对当时中国总统袁世凯和美国总统威尔逊的看法。日记是从“王壬丘死矣”开始的,王壬秋即王闿运,湖南人,中国近代史上享有盛名的经学大师。一生著述甚多,他的书信曾辑为《湘绮楼笺启》。还是在国内时胡适就读过它,当时给他印象很深的是这样一句话:“彼入京师而不能灭我,更何有瓜分之可言?即令瓜分,去无道而就有道,有何不可?……”这是王闿运给其妇子的家书,颇愤激。胡适在日记中回忆:“其时读之甚愤,以为此老不知爱国,乃作无耻语如此。”这里我们并不知道王闿运书信的上下文,胡适也没有交代。但根据句意,似在说八国联军之事。如是,把列强的瓜分,视为“去无道而就有道”,放在当时,直可谓惊世骇俗。年轻的胡适以朴素的爱国感情,视其为“无耻”当不奇怪。
然而,赴美数载,“吾之思想亦已变更”。此刻的胡适,对那种带有民族主义色彩的国家主义基本上持批判态度。他认为这种国家主义的唯一根据就是“一民族之自治,终可胜于他民族之治之”。而晚清的排满所以成功,也正在于两百多年的历史证明满人不能统治汉族。至于去掉满人统治,代之以袁世凯,“未为彼善于此”,所以,袁世凯排满后,二次革命三次革命,也就不断起来。
说到这里,胡适一下子把话拉到自己身边。刚才是在满清和袁世凯中选择,这已成为历史。现在呢,“若以袁世凯与威尔逊令人择之”,胡适的回答是“则人必择威尔逊。”这里的“人”其实就是胡适自己。在胡适看来“其以威尔逊为异族而择袁世凯者,必中民族主义之毒之愚人也。此即‘去无道而就有道’之意”。说完这段话,胡适表示“吾尝冤枉王壬秋。今此老已死,故记此则以自赎”。可以看到的是,胡适走出了原来读王闿运时的胡适,他完成了一个“狭隘爱国者”到“世界公民”的转变。
胡适当然是爱国的,只不过他的爱国显得很理性,他一贯反对那种非理性的爱国情绪。中日“二十一条”纷争之时,人在美国读书的他,天天买报阅读,据他某日日记:“东方消息不佳。昨夜偶一筹思,几不能睡。梦中亦仿佛在看报找东方消息也”。这个细节足以表征胡适的爱国之情。然而,梦中醒来,他依然清醒地表示:“我自命为‘世界公民’,不持狭义的国家主义,尤不屑为感情的‘爱国者’……。”此处“狭义的国家主义”即狭义的民族主义。胡适反对民族主义,故他和袁世凯同族,后者却不是他的选择对象。胡适是世界公民,故威尔逊与他族异,他却不排斥威尔逊。当年,王闿运的说法使胡适视为无耻,可是,胡适的选择,即使在今天,恐怕也很难不被某些人看成是卖国。
“去无道而就有道”是一句古话,胡适把它坐实在弃袁择威上。不是说威尔逊比袁世凯好,也不是说袁世凯比威尔逊坏。在这里,他们不是他们个人,而是一种符号,一种代表各自制度的符号。在符号的意义上,袁世凯代表的是皇权专制,威尔逊代表的是民主政治。胡适特意引威尔逊连任总统时所作的讲演:“政府之权力生于被治者之承认”,显然,这就是民主。因此,无道和有道,乃以制度论。威尔逊的话,胡适宣之为“共和政治”,并认为这种政治“亦可为民族主义之前提”。
由此可见,胡适在爱国的选择上,不是基于“民族”而是基于“制度”,或曰,在“民主”与“民族”的排序中,民主优先,民主比民族更重要。这里,胡适已经涉及两种爱国主义,一为“民族的爱国主义”,一为“民主的爱国主义”。出于“世界公民”的价值观,胡适已然突破原始氏族以来以血缘定取舍的种族阈限,把“民族的爱国”升华到“民主的爱国”。
概而言,民族的爱国,是血的爱国;民主的爱国,是制度爱国。胡适的选择,对我们今天的爱国当有一定的启示。
作者:邵建






 
关键词: 爱国 制度 大众评述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