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曾翰:以黎朗、王宁德为案例谈个人影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万舒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  (雅昌艺术网讯)2014年3月5日,第八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年度摄影艺术家

  (雅昌艺术网讯)2014年3月5日,第八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年度摄影艺术家初评评选在798艺术区雅昌艺术中心举行,同期进行的是以“2013,个人影像的可能性是什么”为主题的年度摄影艺术微论坛。

  本年度摄影组初评组长由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杨小彦担任,并邀请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策展人蔡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复旦大学视觉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顾铮;《中国青年报》摄影部主任、著名纪实摄影家晋永权;《中国摄影》杂志副主编李波;独立策展人李媚;鲁迅美术学院教授、摄影系主任刘立宏;三影堂艺术中心创办人荣荣;《南方都市报》图片编辑部主任张小文;深圳真实视觉文化传播公司文化事业总监、策展人曾翰担任初评评委,对2013年度表现活跃的摄影艺术家进行评选,最终投票评选出第八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摄影组五名入围艺术家。

  曾翰从他所熟悉的艺术家黎朗和王宁德通过两位艺术家的个人经历与创作经历,谈个人影像的可能性与独立性。并且提出个人摄影并不等于私摄影,这是两个概念。

  以王宁德为例曾翰介绍到,“他最早是报社记者。一开始就是做很多新闻报道,包括最早大篷车、马戏团的报道,一看会感觉到很多西方新纪实的影子在他的作品里边。后来他追溯到个人成长史的时候他拍的那种蓝天。我们会看到他九十年代末、2000年初的时候可以做这种摆拍的观念摄影,其实他已经意识到摄影对于自己的一个观念到底是什么,他已经有意识地做一个改变。成功之后他突然间放弃了摄影,他做各种各样的装置,那段时间他接受很多采访,他必须要说的一句话‘我一点不喜欢摄影’、‘我做的不是摄影’,他经常讲类似这样的话。当时对他的一个困境是摄影和他的关系,他发现这个东西没有办法按照他原来的方式走下去了,所以他一直在寻找另外一个方式来做。王宁德移居北京后,有一次突然讲‘我现在要重回摄影,发现摄影对我来说是最好的一种方式。’我觉得很有意思他突然又变回来了。”

  杨小彦认为,今天不是一个摄影的问题,是全中国学术界、知识界所面临的问题,如何摆脱西方的影子?学术界也存在这个状况,每代学人都在同时代寻找一个西方的最走红的或者最时尚的观点来重新解释中国的现实和历史,这是中国学术碎片化很重要的一个特征。返过来看西方的学术,包括摄影、艺术,不管赞不赞同它的前后的一贯性和逻辑性是很明显的,这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杨小彦随后谈到:“曾翰之所以把王宁德提出来,我个人的理解不是王宁德是最代表个人影像,而是王宁德的观点具有一种直帅的尖锐性,用一种尽可能彻底的方式提出疑问,今天不能完全确定所谓个人影像和个人观看的时候那种坚定的个人怀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开始,至少可以给我们可能性的思考。荣荣提出的不确定性也包含这么一个看法,包括李波的观点,所以曾翰的观点非常有意思,才引起了荣荣的回应,摄影个体的位置,什么是摄影。曾翰以一种忧虑的态度,他的忧虑表明他是有深入思考的人,今天在媒体泛滥的情况下自拍、自媒体非常泛滥的情况下,空间在泛滥的情况下,个人性是什么? 比如为什么认为拼音文字是视觉化的?定义冷媒介和热媒介的东西,他说照片是热媒介,热媒介是介入性少的媒介,信息量介入少的媒介。”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