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洪耀弹线--2013北京展”11月22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展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刘元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    洪耀  由北京画院美术馆主办的“洪耀弹线——2013北京

  

  洪耀

  由北京画院美术馆主办的“洪耀弹线——2013北京展”将于2013年11月22日至27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展出。届时还将举办相关学术研讨会。一批著名批评家将结合他的创作进行学术清理。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是批评家贾方舟先生、策展人是批评家鲁虹先生。

  

  《五角星》鲁班弹线第一张 48×68cm 1977年(展览作品)

  

  水墨弹线 239×340cm 2005年(展览作品)

  洪耀原名洪耀华,1939年生。从1954年至1962年,他一直在著名的广州美术学院学习,因为特定的教学背景与政治背景使然,在很长时间里,他都是在按革命现实主义的原则创作,并取得了相当可观的业绩:比如,还是在做学生时,他与人合作的年画《庆祝长江大桥通车》就被湖北出版社发行全国,而他创作的中国画《阿姨好》也入选了广东美展与中南地区美展;再如,毕业后,亦即在文革期间,他创作的中国画《新书添不尽》、水粉画《粮船数不尽》等等先后参加了全国美展。在艺术作品出路甚少,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情况下,这是很不容易的,也足以说明他的艺术才华。

  改革开放以后,对艺术极其敏感的洪耀在艺术追求与兴趣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许多艺术家一样,他一直思考的乃是如何冲破极左、僵化的创作模式,以便使自己的艺术创作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与现代意味。毫无疑问,这显然与大的文化背景有关。从政治上讲,思想解放运动与门户开放政策彻底打破了长期束缚人们的思想牢笼;从艺术上讲,求新求变的艺术浪潮则极大地刺激了人们多年被压抑的创作冲动。1981年后,洪耀一方面积极参加了湖北中青年画会“申社”组织的一系列学术活动,推出了很多超越传统创作模式的水墨新作;另一方面借助引进的国外画册与展览,还深入研究了西方现当代艺术,由此,他也接受了大胆创新、追求艺术自由境界的新价值观。1984年,洪耀移居香港,并开始了全新的生活与艺术探索之路。在随后的时间,他周游欧美等国,对西方现当代艺术进行了全面、认真、严肃的考察。1986年,因受至上主义艺术家马列维其的影响,他创作了《架上绘画的终结》之一。虽然,这带有极简主义特点的尝试被随后的不同探索方向所取代,但对他后来的创作有重大的影响。应该说,真正确立洪耀先生独立艺术面貌与风格的还是他在进行抽象绘画实验时,对于传统“弹线”手法的创造性运用。与此相关是,他的艺术风格再也没有发生过跳跃性,即从写实到抽象的巨大变化,而是有逻辑的在向前推进。

  但愿洪耀的艺术探索能对同道有所启示。

  相关阅读

  批评家眼中的“洪耀弹线”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