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中国导演,科幻智商等于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腾讯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在欧美,优秀科幻作家不愁没钱 

   在中国,还没有能靠科幻养活自己的作家 

   在欧美,科幻大片动辄票房上亿 

   在中国,还没人能拍出一部像样的科幻片 

   在欧美,很多人辞职搞科幻创作 

   在中国,科幻文学研究生毕业都做了别的 

   科幻产业,我们的差距在哪里? 

   本报记者 蒋庆 实习记者 乔雪阳为您报道 

   昨日下午2时,罗伯特·索耶,这位历史上惟一一位将美国、日本、法国和西班牙四国的科幻最高奖项揽入囊中的作家正在谈他为什么认为科幻大片《星球大战》很糟糕。 而在他隔壁的一个房间,要打造内地首部科幻剧《异动空间》的导演沈诗悦正在感叹:“中国搞影视制作的人都没有文化,科幻电视剧的草图都要找外国人设计!” 

   当国外作家挑剔于产生数亿美元票房的《星球大战》时,中国的导演还在为怎么制作一部能让人看得过去的科幻影视剧发愁,2007 国际科幻·奇幻大会昨日隆重开幕了,但热闹归热闹,中国和欧美在科幻方面的差距却是显而易见的。作家阿来在他起草的《“中国幻想日”倡议书》中提到了这种忧虑,“不论是一个人,一个民族,还是一个国家,更依赖于从体制到科技的全面创新,而创新依赖于整个民族想像力的爆发。而我们不得不看到,我们身后仍然拖着过去时代浓重的阴影,体制、教育、知行观,都阻碍着、延迟着这种爆发。” 

   尼尔·盖曼(欧美新一代幻想文学的代表) 

   科幻经济重在“想像”不在钱 

   昨天在四川科技馆,尼尔·盖曼一下讲坛,“科幻迷”马上就把他围了起来,尼尔·盖曼显然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了。大卫·布林笑着对记者揭发,“尼尔·盖曼可是非常富有的。”不过当事人却不愿意过多探讨钱的问题,尼尔·盖曼认为,科幻经济并不是简单地说谁赚了多少钱的问题。 

   “我觉得促使人们买下一本科幻小说的最主要原因,应该是他们在这本书中看到了非常独特的思想,使科幻有价值的是思想。”尼尔·盖曼侃侃而谈,“而所谓科幻经济的价值,在我看来,不是我们的书卖了多少钱,哪部又被改编成了电影,而是科幻所激发的想像力,并将这种想像力带入工作,把事情做得更好。你知道在微软、在Google、在苹果,在这些创意为王的公司中充满了热爱科幻的员工们吗?你知道保罗·艾伦(微软创始人之一)是个超级科幻迷吗?” 

   南希·克雷斯(美国著名女科幻作家) 

   科幻大片很赚钱,但我不喜欢 

   作为一名女性科幻作家,南希·克雷斯可以说是半路出家,她28岁才开始写科幻小说,1990年,她的长篇小说《西班牙乞丐》一举获得雨果奖和星云奖两项科幻大奖,这为她带来了极高的荣誉,但她笑着说:“要说赚钱,还是科幻电影厉害,光《星球大战》系列电影所赚的钱,就超过我们所有美国科幻作家靠卖书赚的钱了。” 

   但南希·克雷斯并不喜欢在科幻产业链条中风头最强劲的电影业,“我很少去电影院看电影。我觉得那些你们所说的‘科幻大片’都是在哗众取宠,追求视觉效果。可大多数科幻电影,人们连失重状态都没有,飞船在真空里还能发出呼啸而过的声音。”在中国,科幻小说基本上从来没有在畅销书排行榜中出现过,而在美国,科幻小说在各类图书中排名第四,“很多成年人还是喜欢看书而不是电影。” 

   大卫·布林(美国著名科幻作家) 

   美国,科幻作家不怕没钱 

   一些中国科幻作家认为,他们的作品并不比国外的差,但相应的话中国导演绝对不敢说,迄今为止,中国还没有拍出一部能拿得出国门的科幻电影,这也被认为是制约中国科幻产业的一个因素,大卫·布林的说法是:“这没有办法,科幻电影是一个烧钱的行当。” 

   大卫·布林说:“中国经济发展很快,人们很重视挣钱,又很怕亏本。说实话,科幻电影其实不太好挣钱,投资商得有雄厚的资本才敢做科幻片。但在中国,首先资金雄厚的电影公司就少,其次他们未必舍得为不能保证票房的科幻电影烧钱。”在中国,你不能指望写科幻小说发家致富,最优秀的科幻小说作家都没有这样的想法,大卫·布林说,在美国,最优秀的科幻作家不用为钱发愁,“写作跟做音乐差不多,都属于艺术类产业,很多科幻爱好者会辞去工作专门写作。 

   吴岩(北师大科幻文学教授、硕导) 

   学科幻的很少有人干科幻 

   著名科幻学者吴岩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他也是北师大科幻文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导师,他招的5个科幻文学研究生如今都已毕业,他们在干什么呢?吴岩扳着手指算:“一个生病了,一个在儿童读物出版社,一个在机关当公务员……”五个手指扳下来,没有找到一个目前在写科幻小说或者从事科幻产业的人。吴岩认为,中国谈不上有科幻产业链条。 

   吴岩认为,美国的科幻产业,有影视、有动漫、有小说,科幻可以产生巨大经济效益,而在中国,“现在还没有有能力拍摄科幻电影的导演,陈凯歌还没有拍科幻,拍了一部奇幻的《无极》都这么糟糕,你还能指望中国导演拍一部好看的科幻片?” 

   江晓原(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导) 

   应试教育从小扼杀想像力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晓原讲的一个故事或许能显示科幻为什么无法壮大为一个产业,“有一家出版社出版了很多科幻作品,但包装很粗糙,这样的书白领是不会买的。其实出版社就是认为白领不会喜欢科幻小说,他们的假想目标是学生这一群体,这个群体购买力有限,因此不必在包装上花很多金钱。”江晓原说,这样的操作不但本土作者的作品无法打造成畅销书,就算是国际上最牛的科幻作家的作品在中国也一样不会成为畅销书。 

   江晓原表示,看一个国家的科幻产业是否发达,只需看一个科幻作家能否靠作品养活自己就行了,中国目前还没有这样的作家,而在国外,优秀的科幻作家会是非常富有的,“像《侏罗纪公园》《失落的世界》的作者迈克尔·克莱顿,不但书卖得好,还拍成了电影,在中国,还没有这样的人。”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