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不背《三字经》怎么着都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广东顺德开了国内首次大型《三字经》文化学术交流会。从南方都市报的报道看,参加者有全国近70个学者,规模可称大型,但规格上离大型还远。学术会议,毕竟不以数人头为胜,没有国学家压阵,传统学术的会是难得开好的。现在《三字经》也算国学典籍了,国学不彰,于此可见,开个大型学术会,当思起衰振颓之策,重点却变成了争谁写的这部书。
宁波王应麟,顺德区适子,谁写的很重要吗?一物不知,君子之耻,当然重要,要跟着争论者的思路跑,它会越来越重要,甚至不弄清楚干脆《三字经》都没法读。但实话说,一般人不知王应麟,更不知区适子,谁写的恐怕不关心。当然,不关心不是好事,读书而不求甚解,不好,读一个人写的书,却不知谁写的,更不好,何况学者搞研究,只是要弄明白事情,未必要在乎大家关心不关心。但问题是,这是学问吗?
研究谁写了《三字经》,怎么不是学问?我知道这是学问,但现在谁又关心这种学问呢?诸葛亮躬耕南阳,到底是现在的湖北襄阳还是河南南阳,很重要的,是个学问,但答案再明白不过,襄阳人说在襄阳,南阳人说在南阳,齐了。襄阳人说是南阳,南阳人说是襄阳,那是不可能的,襄阳南阳之外的人,有何说法呢?没有,也没有兴趣,当然襄阳南阳各自都要请几个“中立学者”助声威。
《三字经》是谁写的,我看不过重复诸葛躬耕研究的故事,顺德官民说顺德,宁波官民说宁波。不只是说说而已,后面有利用随之,开发文化资源,原不必硬要有学问作支撑的,只要有那么个说法就可以了。宁波文化资源厚实,《三字经》可能不当个大事,顺德可是文化资源薄,作者是谁也不必太仔细,有说顺德的,开发就可以开始了。学问,或者真有的,但与开发计划捆绑在一起,总使人心里不踏实。
力证顺德人写了《三字经》的顺德学者李健明说,“《三字经》是中国经典启蒙读物,无论哪个地方的人都应背诵这个富有鼓励精神的读物”。我想,得了,建三字经公园、办三字经学校、立三字经博物馆、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去吧,兴许我到时去付点门票钱。做有余暇,继续搜集区适子写《三字经》的证据好了,这也值得下一辈子苦功夫,就是别把精力放在“无论哪个地方的人都应该背诵这个富有鼓励精神的读物”上来。
我知道,一个学者,说什么都无碍于别人的生活,但万一呢,什么时候礼贤下士的风气一兴,要显示一下野无遗贤,于是像袁大总统那样,听到一声声的呼唤,突然要尊孔读经,也并非全无可能。我估计,念今人根底浅薄,实事求是,兴许就先提倡背《三字经》了。但我实在不想背诵这个鼓励精神的读物,至于别人,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鼓励精神的办法,也可以决定对自己的精神是否加以鼓励。
如果事情搞定了,就要呼吁背诵《三字经》,就要使不背诵的人产生文化或道德压力,我就希望谁写了《三字经》之类的争议永远不要停歇。(作者 刘洪波 长江日报评论员)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