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孝敬不能等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红网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在近一段时间里,我们大院里有四位功勋显赫且慈详可爱的老人相继驾鹤西去。老人们在外地的子女闻讯后,分别从北京、上海、深圳,以及美国、澳大利亚等地急匆匆地赶回来奔丧。面对已经长眠父母,他们在发出撕心裂肺般哭声的同时,也道出了不尽的遗憾与悔恨,后悔自己没能在父母活着的时候与之见上最后一面,后悔自己忙于事业无暇顾及父母,后悔自己孝敬父母的许多想法和计划没能落实,甚至锤胸顿足地责问自己平时为什么没有尽好孝道,俨然悔断了肠子……这种自责精神固然十分可佳,但是老人毕竟逝去,遗憾将铸定终生,不可逆转,一切都晚了呀。 

  于是,我想到了孝敬不能等,孝敬应时刻处在正在进行时,孝敬不应等待,不可停息! 

  我想,所谓孝敬不能等,即必须破除“等到自己的条件好了,一定让父母好好地享受享受”的孝道误区,孝敬老人一定要立足现实,着眼当前,抓紧时间,抓住机遇,力所能及,尽其所能,真正把孝敬父母化作日常行动,有什么条件就用什么条件,有多大能量使多大能量,让父母能够随时随地都在点滴中感受到儿女对他们诚挚的崇爱,对他们的精心呵护,尽享天伦之乐,始终保持身心的怡悦,时刻保持着较高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是呀,人们生活条件的好与差总是相对而言的,更何况,我们所处的社会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变化。比如,什么时候是条件好,好的标准是什么,都是动态性的,很难有一个准确的答案。我看,现实就是最好的条件,尽眼前所能瞻养老人就是最好的孝敬。当然,孝敬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但孝敬并不完全是物质行为,精神抚慰比物质给予更重要。现代社会发展如此之快,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解决父母温饱已经不是问题了,而对于老人的精神呵护愈加显得重要了。 

  对于精神抚慰的重要性,早在古代祖先们就意识到了。孟子说过:“孝之大,莫过于尊亲。”孔子也说过:“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色难,是说儿女对父母的态度是最不容易做好的,并不是有事情由子女来做,有好吃的端给父母吃就是尽孝。孔子特别强调“敬”“养”两字,无非是指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事实上,光有“行”而无“色”的尽孝不过是在履行一种无奈的义务,执行一种做给别人看的程序,只“养”不“敬”非真正之孝。 

  孝敬是理念,更是实践行动。孝敬还不是个人生活小事,事关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孝道,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孝悌是中华文化的基础,是中华文化最璀灿的篇章。在甲骨文中就有个“孝”字,也就是说,早在十一世纪以前,华夏先民们就懂得把打猎得来的肉给父母先吃了,这就是最原始的孝。儒学就产生后,特别是孔子将孝道加以概念化并且极力推崇,且达到空前的程度。“百善孝当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足见,孝道,不仅仅是一种通过行为表现出的人伦道德,而且还是一种社会行为,行孝者对社会公德负责,肩负着社会责任,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所以说,作为晚辈,儿女们应该认真处理好“养”与“敬”的关系,在物质与精神上全方位地尽好瞻养义务,把孝敬父母的理念化作日常行动,厚养真敬,减少遗恨,不留遗憾。 

  孝敬决不能等,等不得,等的结果就是遗恨!
    作者:徐云鹏





 
关键词: 孝敬 大众评述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