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焦点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审视高考加分,管理者不能再不作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光明观察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就媒体报道的《浙江高考航模加分者被指多来自权势家庭》正式回应:“我们测试的目的不是验证运动员证书的真伪,而是验证其体育水平和运动能力是否达到高考加分的标准。至于加分者的家庭背景并不在我们的验证范围之内。”该院也指出,根据往年的情况来看,也有个别考生因投诉举报被查实而取消加分资格的。(新京报5月17日) 


  《浙江高考航模加分者被指多来自权势家庭》报道说:绍兴一中09年参加航模加分测试的19名考生,13名考生的家长是地方权势人物,余6名全是教师子女。该测试可带来20分高考加分,而据08年高考成绩统计,浙江考生每增加一分就可超过200多名竞争者(新京报5月15日)。其实,类似问题许多年前早就发生了。2006年6月2日《中国青年报》披露,有一个50余人的班级,能加20分的就达到20多人,而那些没有加分资格的,则被戏称为“裸考”。2004年西安市申请二级运动员加分的考生达616人,真正具备二级运动员资格的仅有196人。2006年湖南省高考加分体育统一测试中爆出丑闻,数百名考生被撤销二级运动员证书,取消加分资格。


  高考加分政策的设计初衷,是为了打破高考“一考定终身”,也是为了弥补高校招生制度的某种缺陷而制定的,为了引导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了引导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方向发展。可是,美丽的花朵未必结出美丽的果实,美丽的初衷未必保证美丽的结局。由于高考加分过程不透明,实施细节不严谨,加之社会公权力并未完全被制约在阳光之下,导致美丽的高考加分政策,已经沦为有权有势有钱有关系者的“高考加分俱乐部”,沦为擅长弄虚作假者的“高考盛宴的加分美餐”,沦为藐视社会公平规则者的“高考独木桥上的加分飙车党”,从而很自然沦为绝大数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高考加分政策从一开始,就没有刚性全国统一。本来是全国统一执行的政策,许多省都灵活配合了自己的做法。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后,由于国家教育管理部门没有及时审视并且纠正所推行政策在执行中所发生的问题,有些省份也自行纠正高考加分政策执行中难以避免的弊病。北京取消高考“三模三电”加分项目,陕西取消二级运动员高考加分,浙江省取消“省级优秀学生”加分政策,湖南省取消以往高考录取过程中形成的“高校教职工子女可适当降分”不成文政策。给人的感觉,高考加分领域,表面上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实际上是百家诸侯,自说自唱。这是不该出现的混乱状况。


  高考制度虽然饱受批评与诟病,但它却是迄今为止公认为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并已享誉“社会公平的最后一块绿洲”。严格严谨的高考制度为什么信誉度相对最高,是因为刚性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高考分数就是一根坚不可摧的硬杠杠。没有这根硬杠杠,公平就难以保证。虽然这根硬杠杠,对于少数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是不公平的,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公平的,是有说服力的,是让人口服心服的。作为高考加分政策制定者的教育管理部门,既然高考加分政策在执行中出现了这么多的不正常现象,就要与时俱进,深入调查,汇总各省的做法,看看能不能从完善政策上下功夫解决问题。


  如果完善政策的社会成本太高,那么小公平就要让位于大公平,干脆取消高考加分政策,让大家再回到同一的起跑线上来——裸考。早在2002年7月06日,人民网就讨论过“高考加分应取消”,理由是高考加分不公平、、不公正、易生腐败。2006年06月15日湖南省纪委等有关部门接到举报,部分考生的体育竞赛优胜者资格证书造假,统一测试的结果,鲜有达标,更莫说“优胜”,为此有人提出“高考加分:公开或者取消”。2008年6月5日,新华社有专稿讨论:“高考加分”存废之争。2009年浙江省的“三模三电”加分,遭遇广泛的质疑,高考加分政策的调整与完善,乃至高考加分存废的话题重又见诸媒体。国家教育部门对此不能再视而不见不作为了。 


    作者:柏文学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