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嘻嘻熙熙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王洛勇:在百老汇练就职业范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青年周末  作者:雪竹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国家话剧院,《简·爱》排练现场,王洛勇正在入神地扮演着男主角罗切斯特

《简·爱》定妆照

百老汇第一华裔即将出演《简·爱》男主角 


  王洛勇:在百老汇练就职业范儿 


  他够随性,与观众的见面会上可以连唱带跳地表演音乐剧中的任何一段情节。


  他够认真,为了演上“百老汇”,不惜花三年时间含着石头练习英语发音。 


  他够幽默,居然声情并茂地爆料着自己曾被人称为“口臭王”的糗事。


  他就是王洛勇。因为毅力和坦率,他成为了百老汇第一华裔演员,6年连演好莱坞名剧《西贡小姐》男主角两千多场,被美国《纽约时报》等媒体赞为“百老汇的百年奇迹”。这次,备受瞩目的话剧《简·爱》的男主角罗切斯特敲定了他。


  6月7日,国家大剧院1号排练厅,《青年周末》记者与这位百老汇大腕有了一次亲密接触。他的认真和职业范儿令人吃惊,而这些在外人看来职业得有些夸张的举动正是他在美国这20多年来练就的“成果”。


  一块石头练就标准英语


  作为《纽约时报》挑剔评论员笔下的“百老汇百年奇迹”,“9·11”前王洛勇主演的音乐剧《西贡小姐》大幅海报曾经悬挂在世贸中心顶楼的观光大厅里,他主演的音乐剧《西贡小姐》成为去纽约旅行的客人必看的节目。在梅兰芳时代,外国人到北京,“逛故宫,吃烤鸭,看梅兰芳的京剧”是必须的功课,而在1995年~2001年王洛勇连演《西贡小姐》男主角的6年时间里,去纽约没有看过王洛勇演戏,那就不算到过纽约。


  有今天这样的成绩,从一个只能说几句英文的艺术留学生,到能成功地站在百老汇的舞台上,王洛勇付出了太多。如今话剧同行聊起他的敬业和刻苦,也都是少见的口若悬河。


  “我第一次见王洛勇是上个世纪的事了。”6月7日,国家大剧院1号排练厅里,话剧《简·爱》的导演王晓鹰聊起王洛勇的职业范儿侃侃而谈。


  1998年,王晓鹰去美国专程看了王洛勇的戏,在王洛勇办公间里的一块儿长条形石头引起了王导的注意。“这块石头长约三四厘米,一头窄,一头宽。我问他这是干什么用的,王洛勇就给我讲了关于这个石头的故事。”


  1983年王洛勇抱着对戏剧的梦想离开中国去美国学戏剧。在百老汇摸爬滚打多年后,王洛勇终于找到了自己认为很适合他的角色——《西贡小姐》中的男主角。为了得到这个角色他花了整整三年的时间。


  “当时王洛勇把这个角色所有的台词、歌曲、舞蹈全部学会了,在后面一大半的时间他一次一次地去考这个角色,但都没有过关。他就去问制作部门为什么还是不行?人家告诉他身为一个亚裔演员,他的英语有口音。后来英语专家告诉他‘你们亚洲人说英语后槽牙开合的程度不够’。于是,王洛勇就一门心思练起了发音。”王晓鹰一边说着一边张开嘴模仿着说英语时的口型。 


  “有一天,他偶然看到这块石头,就觉得这个宝贝可以帮助他练英语。平时他把石头放进嘴里,每次练到一定极限他就在石头上刻一个标记,掌握自己后槽牙开合到一个什么程度的时候能发什么样的音。我看演出的时候他的语言比英语为母语的演员台词还好。”“我们想听听王洛勇用后槽牙说英语”,《简·爱》的见面会现场,一位观众提议道。


  “OK,那我现场翻译一段《简·爱》的台词吧。”王洛勇坐在沙发上,不打磕巴地用英语说着罗切斯特的台词,记者闭起眼睛聆听,真的很难想象这是一个中国人在说英语。以至于表演完,王导感叹道:“太不容易了,他脑子里都是中文台词,这完全是同声翻译。”


  王晓鹰话音刚落,一向沉默寡言的《简·爱》女主角袁泉也忍不住对《青年周末》记者评价起自己的搭档来。


  “《西贡小姐》是一部特别让人震撼的戏,我当时在百老汇看这部戏的时候,后半段我一直在流泪,你看到那么有魅力的一张华人面孔,真的很震撼,从来没敢想过和这样一个有分量的人合作。”


  袁泉说在排练前一直挺忐忑和王洛勇这样的大腕儿合作。“当天王老师从美国回来是凌晨4点多到的北京,中午11点他就进了排练场。我以为他会非常疲惫,估计见面打个招呼就回去休息了。没想到他进了排练场就开始对词。第一次对词,他不像我们坐在一堆,把词捋一遍就行了。他是完全进入状态了,当时让我特有压力,我心想我都准备了一个多星期了,怎么还是游离着。王老师进组后,一下子让这个戏有了精神。”


  其实,王洛勇告诉记者,他这次回国出演《简·爱》,特别有压力。而其中最大的压力来自于中国观众最为熟悉的、由著名演员乔治C·斯科特主演的70版电影《简·爱》。很多朋友都和王洛勇开玩笑说,“你能竞争得过给罗切斯特配音的邱岳峰老先生吗?”为了让自己能找到角色的感觉,排练时他总穿着厚厚的马靴,似乎全然忘记了排练场里30多摄氏度的高温,他甚至都做好了挨骂的准备。


  一段“雷人”糗事养成刷牙习惯


  “听说现在国家话剧院排练场经常传出喜刷刷的声音,大家没事就聚在一起刷牙,他们说这是你带来的百老汇的习惯?”《青年周末》记者向王洛勇求证起最近话剧圈里热议的奇怪事件。


  “哈哈哈”,王洛勇大笑几声,这个看似奇怪的举动在王洛勇的解释下成为“职业的正常习惯”,而这也正是他在百老汇学到的职业习惯之一。


  “在一起演戏,气味必须相投!”王洛勇说自己在百老汇的时候,演戏前甚至会询问女演员对香水的喜好,然后喷洒在自己身上。


  “那为什么要不停地刷牙呢?”记者还是揪着这个奇怪的现象不撒手,生怕被他遮掩过去。


  看记者穷追不舍,导演王晓鹰凑过来坏笑着补充:“刚开始看到王洛勇在盥洗室刷牙,我奇怪啊,想着是不是早上没来得及啊。后来我发现不是,一天他要刷上几次,后来就演变成他带一大排牙刷,剧组的演员们一起刷。这个还是你自己说吧……哈哈。”


  “为什么要这样呢?我往回倒着说。”王洛勇吊足了记者的胃口,幽默地讲述着这其中的“雷人故事”:“我之所以在工作中对刷牙这么重视,是因为我在美国上大学的第一个月里面就受到了重创。”


  那时王洛勇在波士顿大学正在学习《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第二场戏“新婚之夜”。他把这段戏的台词背得滚瓜烂熟,但是几天过去了却没有女同学愿意和他一起搭戏演朱丽叶。他很纳闷地去问老师这是为什么?老师却反问他:“你不知道是为什么?你太臭了!你有口臭,你平时洗牙吗?”王洛勇特疑惑地说:“洗牙能洗干净吗?我刷牙,我每天都刷牙!”


  “你是根本没意识到自己有口臭,对吧?”《青年周末》记者问道。


  “没有,真的一点儿都没意识到。”王洛勇撇了撇嘴,无奈地摇了摇头说,“后来老师建议我去看看牙医。就这样一团雾水的我去了波士顿大学的附属医院看牙。更雷人的事还在后头,牙医看完后,憋足了一口气对我说:‘啊,你的牙得做手术,牙根的结石太深,已经侵蚀到你牙床的骨头上了。’医生说治疗下来的费用挺贵的,但是我可以免费治疗。我一点儿都没犹豫地回答‘当然免费’。医生又试探性地问我‘你可以来两次吗?三次行不行?’我哪知道这完全是个陷阱,正等着我跳呢。”


  第二天王洛勇就去医院了,医生并没有让他去诊所,也没让他躺在牙医室里的床上,而是带他去了一间教室。一推门,眼前的景象王洛勇慌了,他发现教室里面坐了20多个学生,医生跟同学们说:“我终于在你们毕业典礼之前找到了一个牙质很好,但牙根非常坏的病例,你们能处理好他的牙你们就可以毕业了。”


  “我就那样被他们折磨了,因为一个学生只能洗两颗牙。”王洛勇现在回忆起那段故事还是忍不住会哈哈大笑,他说:“弄完牙的第三天,我走进学校,电梯里,一个同学主动跟我打招呼‘Hi ,you are good(嗨,你看起来很好)’,我就纳闷为什么我今天就感觉好了?结果中午下课后,三个朱丽叶都来找我演罗密欧。我就问其中一个女同学‘我真那么臭吗?’那女同学皱皱眉头说‘真的很臭,只要你从我身边走过,不用看,就知道你来了’。我在百老汇不仅为戏剧舞台做出了贡献,也为牙医教育做出了贡献。自那以后我就想为了给中国人争光,我一定要把牙弄好。”


  王晓鹰导演一边笑一边补充说道:“我有一次去厦门大学的集美学区,陈嘉庚纪念碑上刻着他在民国时期用了很大的精力教中国人基本的卫生习惯,包括每天晚上要洗脚,每天要刷牙,这是人的文明最基本的卫生习惯。这些对于一个艺术创作者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基本的卫生习惯,更是一个职业素养,也是对对手尊重的一种表现,更是为了把艺术创作氛围营造到最好,所以在这点上我感谢王洛勇带给我们的启发。”


  现在话剧《简·爱》剧组刷牙已经蔚然成风,不光是演员,就连剧组的工作人员都人手一把牙刷,每天在剧场上演着刷牙进行曲。 


  ◎文/本报记者 王媛 ◎摄影/高尚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