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访谈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江勇振:破解胡适之谜(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胡适当年何以未拿到博士学位  


    学位之谜:  


    前些年,关于胡适博士学位晚拿十年的讨论遍及华人学术圈。唐德刚、余英时等著名学者均卷入这一争论。那么,胡适1917年从哥大回国,为什么当时哥伦比亚大学没有给他颁发博士学位?  


    江勇振解谜:  


    胡适1915年9月从康乃尔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在康乃尔,胡适学习的主要是唯心论哲学,对杜威的实验主义哲学涉猎只是浮光掠影。胡在哥大只上了一年的课,第二年就专心写论文。他的博士论文《先秦名学史》立论上与其导师杜威的实验主义的基本观点相抵触,胡适在枝节上呼应、征引杜威,反而捉襟见肘,自曝其短。胡适当年没有拿到博士学位,主要是因为《先秦名学史》根本不符合杜威实验主义精神,这本论文无法过杜威那一关。  


    相关细节:  


    考取庚款留美之后,胡适出国的行囊里带了1300卷线装书。  


    胡适第二学期考试的分数是:英文一,89;植物学一,80;生物一,82;德文二,80;植物学二,64;气象学一,70。  


    访谈:  


    记者:胡适的博士学位拖了10年才拿到,这一问题曾引发争议,您在书中也有论及,认为唐德刚的观点最接近于事实。您认为,因为《先秦名学史》不符合杜威实验主义精神,因此没有通过杜威那一关。但是,您本人对于此事的前因后果的交代上不够明晰,您可否明确表达一下您的研究结论?为什么后来哥大10年后又授予了胡适博士学位?  


    江勇振:您说得很对,胡适的博士学位拖了10年才拿到,对这个问题我没作明晰的交代。这是有原因的。胡适的博士学位为什么晚了十年才拿到?我对这个问题没有很大的兴趣。大家对这个问题聚讼纷纭,真是干卿底事?我在书中说:“对于一个对中国近代思想史贡献那么大,影响那么深,著作等身,荣誉博士学位数目破纪录的人来说,晚了十年才拿到他的第一个博士学位,这丝毫都减不了他的光芒。”  


    因为我对这个问题没有兴趣,我从来就没动念要向哥伦比亚大学申请调阅胡适的成绩单。美国大学保护学生、校友隐私权极严,不得当事人或家属的同意,外人是不可能一窥的。我在《舍我其谁:胡适》里之所以因为会触及这个问题,完全是因为我分析了胡适的博士论文《先秦名学史》不符合杜威实验主义精神。我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提出了胡适博士学位为什么晚了十年才拿到的另一个可能原因。我在书中说:“当胡适的博士学位已经变成一个问题以后,那本来不应该成为问题的问题,就变成了所有研究胡适的人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到了这个时候,胡适的博士学位的问题,已经不只是胡适的问题,而且也是研究胡适博士问题的人的问题。”至于我自己,我是不在乎胡适什么时候拿到博士学位的。我所在乎的,是胡适的博士论文是否符合杜威的实验主义的精神。  


    记者:近年来,确有一些人说胡适“肤浅”(有人以鲁迅深刻对比),西学根底薄弱,中学亦有不足,对此,您认为这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那么,今天的读者和研究者应当如何看待胡适的“肤浅”?  


    江勇振:即使胡适真的是“西学根底薄弱,中学亦有不足”,试问,今天的我们有多少人敢说他的西学和中学根底超过胡适?北京大学图书馆现在重新聚合了从前打散了的胡适的藏书。大家可以去浏览胡适当时所读的书。他的阅读之广、用力之勤,绝不是一般人所能望其项背的。  


    胡适“肤浅”吗?我在书中说:“在胡适出生百年后的人如果能看出胡适‘肤浅‘的所在,其所反映的不过是学术的渐进,而不是哓哓然贬抑胡适者个人的聪明与才智;反之,在胡适出生百年后的我们,既有坐拥群书之利,又有能坐在研究室里,随时手打键盘,上图书馆期刊网搜索、阅读论文之便,如果不能超越胡适,则该汗颜的是自己,而不是反其道而行,津津乐道地细数胡适的‘肤浅’。”  


    错综复杂的情感世界   


    婚姻之谜:  


    作为新思想、新观念的传播者,并曾经在美国留学多年,并且与美国女友韦莲司相爱,为什么接受了幼年母亲定下的婚姻?  


    江勇振解谜:  


    学者周质平研究称,胡适早年认为中国“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制度不合理,去美国后“为宗国讳”,为中国传统婚制辩护。江勇振认为,周的考证不周全。实际上,17岁的胡适对婚制的看法是折中论,对传统婚制与自由结婚都有批评。到美国后,他在学生文艺刊物《康乃尔世纪》发表《中国的婚制》,继续发挥他在上海就已经形成的折中论。对于母亲安排的婚姻,一直到留美的晚期为止,胡适仍在接受、抗拒、矛盾;遐想、顾虑、随缘之间婉转与徘徊着。  


    相关细节:  


    1904年,不满12岁的胡适跟母亲去看庙会,江冬秀的母亲也去了,她相中了胡适,就将13岁的女儿许给了他。  


    1909年底,胡适所在的中国新公学解散,他搬到海宁路南林里的一幢房子,和几个四川朋友合住。他学会了打麻将,喝酒,叫局,到妓院吃花酒。1910年3月6日晚上,胡适与几个朋友一起上妓院闹了一通宵,次日早上六点才独自离开。  


    在1914年6月30日的日记里,胡适提出禁嫖。但他没有执行。1922年6月25日,他去北京新建的大森里堂子去拜访住在一家妓院里的哈佛大学毕业的唐钺。10月13日,他在济南开会,困得都能睡着了,但还要到济源里去看看济南的窑子是个什么样子。1925年他到武汉演讲,又跟朋友逛了两家窑子。1926年2月初,胡适留美期间认识的和平主义战友葛内特被《国家》杂志派到中国观察采访,住在上海的胡适带他去了两家妓院开眼界。惊异莫名的葛内特后来从北京写长信劝戒胡适,胡适觉得愧对旧友。  


    访谈:  


    记者:您在书中也细致描述了胡适的婚姻与感情生活。作为梁启超之后中国思想文化界领袖的胡适,在婚姻问题上听从母命,你如何看待胡适身上的这种“悖论”?  


    江勇振:胡适对他与江冬秀媒妁之言的婚姻,一定有他错综复杂的情绪,绝不是外人所能体尝其万分之一的。他在接受、抗拒、矛盾;遐想、疑虑、随缘之间的婉转与徘徊,也绝不是外人所能道者。他跟江冬秀之间的关系,绝对不是外人所猜测的不能沟通、鲜花插牛粪的颠倒版。江冬秀不是一个平凡的女性。胡适与江冬秀之间自有他们的感情。比如说,胡适在婚后给江冬秀写的一首诗就极其缠绵:“前度月来时,你我初相遇。相对说相思,私祝常相聚。今夜月重来,照我荒洲渡。中夜睡醒时,独觅船家语。”  


    记者:但是,他在留学阶段对韦莲司也用情很深啊?  


    江勇振:他跟韦莲司以及其他女性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 胡适虽然爱跟女性朋友挑情传意,他还不算是一个会凭借着自己的声名与地位,见猎心喜或来者不拒的“掠食者”。他自诩为一个颇能坚持原则的男人,比如,他对江冬秀说:“我自问不做十分对不住你的事。”这句话的重点在于“十分”。换句话说,他对江冬秀虽然有对不起的地方,但他自己觉得不到十分。胡适是一个猎艳高手。从他出任驻美大使到卸任后勾留美国的十年,是他一生国际名望的顶峰。他既有位尊名高的本钱,又熟谙调情,艺高胆大。他这个阶段里的星星几乎全是白人,年龄也大多与他相仿。与白人调情,有额外的保障。它可以减少两情相悦之余所可能有的各种瓜葛,亦即必须做出承诺的风险;用胡适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担不起的“相思债”。  


    在胡适的情人里,韦莲司是最深刻一位女性的。她用情极深,对人生、亲情、友谊、与爱情,深得其三昧。在她给胡适的信里,俯拾皆是隽语,真可以把它们裱起来供人吟咏和咀嚼。    


    记者:对于胡适狎妓的行为,您也在第一部中直书,不为尊者讳。那么,您如何看待胡适的私德?  


    江勇振:受到后现代主义思潮洗礼过的我们,应该不会再落入把私德与公德视为泾渭分明的两个界域的窠臼了。我在英文版的《男性与自我的扮相:胡适的爱情、躯体、与隐私观》一文里强调说:胡适在他所谓“私”领域里的行为,包括他对婚姻与爱情的处理方式,与他在“公”领域里的作为,是息息相关,是有其共同的模式可循的。他在“公”领域——国际关系,和政治参与等等——所揭橥的行为准则,与他在“私”领域对自己所做的要求是一致的,那就是:理性、法治、井然有序。他之所以认为他的婚约是“不可毁”、“不必毁”、“不当毁”,就正是这种理性、法治、井然有序的准则的体现。用性别理论的语言来说,就是他所私自期许的男性气概。在胡适的男性气概里最重要的一环,莫过于具有骑士精神的君子;胡适自己偶尔会用“gentleman”这个英文字来表达。一个具有骑士精神的君子,最具体、最直接的表现,就在他以平等、真诚的态度对待妇女,更重要的,是对把终生幸福托付给他的女子能信、能守的道义精神。  


    记者:但是,他有过好几次婚外情。  


    江勇振:胡适对江冬秀能信、能守的道义精神——胡适的男性气概的体现——显然与胡适的猎艳、调情是可以并行不悖的。我认为对胡适来说,重点在于他是否能行之有道,能本诸理性、法治、井然有序的准则去把持自己。有多少人为胡适唏嘘,说他是传统婚姻制度下的牺牲者,说他寂寞,说他的情感生活贫瘠。殊不知胡适是高段的调情圣手。用他晚年情人哈德门太太的话来说,胡适是一个能让她意乱情迷的卡萨诺瓦(Casanova(1725-1798),意大利情圣,在自传里说他一生中有一百二十二个情人)。胡适在他的婚姻里并没有所谓的牺牲可言。江冬秀跟胡适的其他情人,相对于胡适这个太阳,是像月亮和星星一样,各有其运行的轨道,是可以并行不悖的。重点端赖当事者的他如何拿捏而已。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