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访谈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国学热 理性选择还是文明倒退(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嘉 宾】 

    李家珉 

    上海电力学院社会科学部教授,上海市哲学学会秘书长 

    杨爱珍 

    中华文化学院 教授 

    赵庆寺 

    华东政法大学政治理论部副教授,上海国际关系学会理事,历史学博士 

    曹凤云 

    上海电视大学法律与行政系副教授 


    主持人的话 


    处于转型时代的中国,几乎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在不知不觉地发生着变化,许多原有的生活观念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道德的缺失却使当代人陷入了一种无奈的困惑之中。于是,“国学热”兴起,弟子规、三字经等传统的国学作品从央视走进了课堂,走进企业,走进寻常百姓家。这种现象,被视作传统文化回归,但有人又提出,这样的回归是文明的倒退。本期谈话,请研究国学的教授、学者们谈谈他们的见解:国学热,是理性的回归还是文明的倒退? 


    A、中国传统文化,从外国人的角度可以叫做东方智慧。 


    主持人:各位老师,你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什么? 


    李家珉:这个问题如果直截了当地回答,还很难表述。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涉及的内容太广泛太丰富,可以从多种学科的视角来分析把握,要从中抽绎出一个核心思想或精神,恐怕不太容易。一般而言,文化的核心是哲学思想,是一种价值观念。我以为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来看,它注重人事,讲究人伦之理和人生修养。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关于伦理道德的学说特别丰富,以此作为维系社会秩序和调节人际关系的社会规范和精神支柱。最为著名的是儒家学说中的“修齐治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一条“内圣外王”的路径,也是一种境界。中国传统伦理尤其是儒家伦理,其核心有两点:一是人格意识,二是社会责任。从一定的意义上讲,我觉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杨爱珍:中国传统文化流淌了几千年,并不断分野和汇流,形成缤纷浩瀚的文化长河。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应该是:以人为本、刚健有为、以和为贵。具体地说就是要有仁义道德、要有所作为、要和谐。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不能简单地把儒家思想的核心看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应该是各种文化思想不断交融而形成的价值主流。 


    赵庆寺:关于文化、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这三个概念,由于审视角度不同,学界历来争论纷纷。我个人认为,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等作为精神产品的各种知识。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演化中,通过不断传承、借鉴和创新汇集成的文化形态。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民族特色鲜明,其最为核心的部分应该是中国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和传统习俗等,从外国人的角度可以叫做东方智慧。 


    B、传统文化热的背后,是知识分子忧国忧民意识的自然回应 


    主持人:近年来,国学大热,既有收费昂贵面向企业家的“国学班”,还有面向儿童的“现代私塾”童学馆。你们是如何看待 “国学热”的? 


    赵庆寺:所谓“国学热“现象,既是长期以来我们忽视过去、忽视传统文化的一种正视,也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物欲横流社会风气的一种反思,更是对中国在世界多元文化中的定位。国学的内容不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直到今天仍然具有现实价值,但是要古为今用,不仅需要去伪存真,也需要海纳百川。 


    曹凤云: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弘扬国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热就在全国蔓延,甚至影响到全球。咿呀学语的孩子出口就是《三字经》,全国各地的电视媒体,效.法《百家讲坛》开出一系列的“国学”讲坛,读经热、中医热、养生热、祭孔祭黄帝陵等文化事件风起云涌,遍布全球还都开设起孔子学院。我觉得,这场传统文化热的背后,是知识分子忧国忧民意识的自然回应,是改变社会现实状况这一诉求的慎思。 


    C、不能为今天的一些社会失范现象寻找一个传统文化的替罪羊 


    主持人:我们看到了一些道德缺失的现象,你们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也有人说这是传统文化的缺失造成的,你们以为呢? 


    杨爱珍:现在社会伦理有一定程度的溃烂,我认为有三方面原因所致。第一,“文化大革命”用“左”的框架来解构社会伦理道德,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出现断层。进入改革开放年代后,我们没有很好反思和修补。接着,市场经济的一些原则又进入了社会道德领域,“一切向钱看”对传统文化又一次冲击。第二,在计划经济年代所设置的道德标尺不适应市场经济社会时,而适应当今社会的道德规范又姗姗来迟,经常缺席,没有规范、没有制约,人们心中“兽性”的东西乘机泛滥。第三,有关部门缺少方法对社会加以引导。 


    赵庆寺:回忆有一种自我删选机制,往往在不由自主地遗忘过去的痛苦,留下最美好的东西。相对于今天的一些道德乱象,常常有人感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过去我们的确有过所谓的纯真年代,但是这个时期的道德水平是建立在社会阶层固定、思想高度统一的社会状况之上,并不是一个社会应该具有的常态。我们固然一度忽视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但也不能为一些社会失范现象寻找一个传统文化的替罪羊。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