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国学生的毕业去向(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新京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 课程亮点
亮点 1
通读经典
老师教易经拿牙签算卦
在毕业生们看来,国学院带给他们的除了经史子集等传统的知识文化,更多是文化的熏陶和思维方式的变化。
通读经典,这种打通传统文史哲学科壁垒的做法,带给学生极大的新鲜感。譬如易经,可能在传统的历史、政治课中各有涉及,而这里则是通读整本书。
学生赵晗记得自己通读的第一本书是《论语》,线装繁体竖排。一开始读得很困难,渐渐地都不成问题了。
读易经的时候,老师拿来牙签,一边读一边给学生们演示如何算卦,通过这种方式,同学们发现算卦其实也不是什么神秘的事情。
课程中还有要求背书的,就跟小学生一样。中国古代文学的老师要求学生背诵一些诗词,考试的时候学生排队一个一个到办公室,老师随便翻开一页,让学生背诵。赵晗说,不少同学为了背诵古诗词,早上跑到孔子像前晨读,这也成了人大的一道风景。
不过,他认为这些书应该在更早的时候读,如幼年,效果可能更好,其实这都是童子功,大家只不过在补课。
此外,同学们从大三开始,还被要求用规定的格律写出绝句或者律诗。
亮点 2
游学课程
集体游学似与圣贤对坐
对学生们来说,最有趣的是游学课程,国学院的课程要求学生真正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赵晗说,大三时,全班集体去山东曲阜以及湖南的岳麓书院、江西的白鹿洞等几大著名的书院游学,研究生阶段又去了洛阳等地,而西域学的学生基本上年年都要去西藏、敦煌这样的地方游学。游学的时候老师带队,在岳麓书院这样的地方吃住几天,由当地的老师介绍这些地方的历史,并兼谈当地的文化和思想史。
2007年,国学院2004级本科生还曾去无锡太湖大学堂拜访了南怀瑾先生,现场听南怀瑾先生在学堂讲课,赵晗说,印象深刻的是现场吟诗,南怀瑾让居士、扮演皇帝的演员分别吟同一首诗,场面风趣。
晚上,同学们则在饭桌上和南怀瑾交流,老先生喜聊天,赵晗说,那种情形如回到古代,与圣贤对坐。
- 新闻背景
“国学热”引发多轮论战
2005年,以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国学院为标志,内地掀起一股“国学热”,但是,国学的内涵是什么?大学是否该设置国学学科?大学是否该将国学设置为一级学科?国学有何价值与功用?
近年来,学界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了多轮激烈争辩,并分成壁垒分明的两大阵营。最近的一次是2009年国学是否应列为一级学科的争论,社科院的学者刘泽华为代表的一方和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等学者展开论战。
刘泽华等人反对人大将国学申请为一级学科,指国学作为学问,与作为学科建设有区分,没必要建学科;对传统文化的价值判断要有分寸,不宜过分夸张。
而另一方把刘泽华的观点概括为王权主义的“国学观”,直批刘泽华“片面”、缺乏“历史的态度”,将传统文化彻底妖魔化。
(李立强 薛珺)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