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大禹何来婚外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美国《侨报》3月27日发表题为《大禹何来婚外情?》的文章说,无聊的考证徒留笑柄,为什么一些专家、学者乐此不疲?一类是,“误执求知之功力”,是食古不化的史痴;另一类是,明知而故犯,哗众取宠,是投机钻营的伪学者,然后上电视、作报告、写畅销书,从而头戴“明星”光环赚得盆盈钵满。  

  文章摘录如下:

  成都媒体26日报道,中国古代治水名将大禹“三过家门不入”是因为有了婚外情——明星学者纪连海近日在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文化中国》节目上的言论惹出不少非议,更有学者和网民指出这是对华夏先祖的亵渎。

  观点或许惊人,其实不值一驳:一是大禹本是传说人物,是否确有其人都不得而知,何来婚外情?二是原始社会是否存在现代一夫一妻婚姻制度的婚外产物?三是所谓婚外情的对象瑶姬是传说中的女神,以大禹之“人”如何与“神”产生婚外情?

  中国社会不断进步,为公众尤其学者提供了更多话语空间。在价值多元的今天,学者们有了更多机会充分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因而有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历史名人或者历史事件的重读”,在此背景下,才有这种千古佳话一夜颠覆的怪事。

  近年来,有“考证癖”而无“考证术”的人还真不少,如有人考证出春秋时期坐怀不乱的鲁国男子柳下惠其实并不是坐怀不乱;花木兰其实不姓花,而是姓朱……这些人“误执求知之功力,疲精劳神于经传子史,而终身无得于学者”(大陆学者语)。

  无聊的考证徒留笑柄,为什么一些专家、学者乐此不疲?一类是,“误执求知之功力”,是食古不化的史痴;另一类是,明知而故犯,哗众取宠,是投机钻营的伪学者,然后上电视、作报告、写畅销书,从而头戴“明星”光环赚得盆盈钵满。

  因此根据支离破碎的有限材料、不负责任地还原历史,从而蜕变成“历史剧”,推波助澜的导演式学者,以其无关学术的个人取向,便可玩弄历史于股掌。

  尽管电视台的商业行为看来只是一种炒作噱头、哗众取宠,但市场经济同样是良心经济,容不得对公众进行情感欺骗。公众也不可能长期处于被忽悠的地位,消费者的上帝角色将会对电视台作出符合市场规律的惩罚,而大放厥词的学者也终将失色。

  笔者以为,学术研究讲究积累,须“板凳一坐十年冷”,一旦急躁就露怯,一沾功利就变味。那些被电视捧起来的“明星学者”都要引以为鉴,别让公众大动肝火的同时,还要浪费时间和精力去加以反驳。以“沉默”回应“戏说”,且看他们如何收场。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