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焦点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新版《红楼梦》:忠于原著并非抵挡质疑的盾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日前,新版《红楼梦》陆续登陆湖南、青岛、上海等各地方台,进行首次大范围试播。这部历经全民选秀、导演请辞、演员被换、造型挨砖等种种风波,号称国内迄今为止投资最高的电视剧,终于与观众见面。戏还未播,质疑便已波浪滔天。“新版《红楼梦》最大的优势就是忠于原著,对待各种声音,我早已做好准备。”导演李少红表示。 


  然而,当导演用“忠于原著”来作为对待质疑的法宝时,还是有观众评价“打了预防针还是被雷得外焦里嫩”。这样的效果真的是谨小慎微过于忠实原著的新版《红楼梦》所愿意看到的吗?


  “忠于原著”到了什么程度?“剧中涉及的女性角色,字幕也一律按照原著,打成‘他’。”但是,专家认为,高度忠于原著会让观众觉得电视剧是在图解小说,而没有让观众有更多的遐想空间。更有人认为,“新版《红楼梦》就像一个听话顺从的好学生,其对于一百二十回本原著的还原,简直到了不越雷池半步的程度。”


  问题的关键是,社会需要这样的“听话好学生”吗?当然,我们可以认为,这是对经常发生的颠覆原著和背叛原著的一次纠偏,但是,我们更可以认为,这是一次剑走偏锋,是导演用“忠实原著”的筹码来作为吸引公众的“不二法门”。因为这意味着《红楼梦》成了电视剧的附庸。


  在消费社会下,电视等视觉文化以其商业性、娱乐性和通俗性迅速占领文化市场,这导致了人们审美形态的多元化。由此,经典改编如何能够保留文学的内涵,又能满足商业化市场的需要,则成为消费社会中经典改编的困境。而新版《红楼梦》忠实原著受到诟病的出现,就是这一困境最为明显的折射。


  事实上,消费时代的名著改编从其产生的那一刻开始,就已进入到各方利益群体的产业链之中。一部平面的原著要在屏幕上立起来,其中牵涉到如制片投资、演员薪酬、票房分成等产业协议,这一切都构成了名著改编中所包含的文化诉求得以实现的前提和背景。也正因为如此,无论是忠实还是背叛都成了次要的选择,重要的是哪一种符合利益的诉求。站在这样的立场上,审视新版《红楼梦》的忠实“还原”,无疑能让我们看到隐藏其中的悖论。


  不过,就笔者的看法,如果名著改编之争仅仅围绕着“是否忠实原著”的角度进行,实际上是短视的,关键在于要揭开笼罩在名著改编之上的产业诉求的潘多拉盒子,对之进行理性引导和规制,让发生在名著改编中的利益欲望冲动与原著同气相求,才是正道。


  对此,当下应谨防名著改编仅仅成了利益的载体,成了失去任何文化创造意义的欲望生产与产业运作过程。无论对颠覆原著还是忠于原著来说,都是如此。


  一句话,经典文学只有避免成为电视剧的附庸,电视剧也只有避免生吞活剥文学资源,不以牺牲文学价值的代价来追求影像感,电视剧与文学的结盟才能相得益彰。


  朱四倍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