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文革样板戏”进课堂是继承传统文化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前些天,友人来告,说是要搞“样板戏”进中小学课堂了。笔者半信半疑地打开电视,果不其然,正播一群孩子咿咿呀呀学唱“样板戏”的镜头,唱的是《红灯记》选段,李铁梅的“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这个场面,我们这些从“文革”过来的人可是再熟悉不过了,谁都有过那段大唱“革命样板戏”的经历。“文革”过去三十多年 了,“样板戏”再度回到课堂上,抚今追昔,真还是有些感慨,更是有些诧异。
据说明,这样做是为了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笔者认为, “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其心可嘉,但是,“革命样板戏”并不是“中华优秀文化”,而是“文化大革命”的政治文化标识。从八个“样板戏”的出台,到独霸文艺舞台的“一花独放”,记录着中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文化专制主义的发展史。所以,以行政手段在中小学生中推广“样板戏”,不但做法上是草率的,政治上也是孟浪的。
“革命样板戏”的出台,是上世纪六十年代阶级斗争扩大化的极“左”思潮发展的一个标志性产物。六十年代初,在文艺政策调整的背景下,戏剧舞台出演了一批优秀的新编历史剧。如孟超编写的昆剧《李慧娘》、田汉编写的京剧《谢瑶环》、吴晗编写的京剧《海瑞罢官》等。这些出自名家手笔的新编戏曲剧目,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堪称佳作。这些剧目表现了惩恶扬善的传统戏剧主题,受到广大群众欢迎,但却被认为是涉嫌影射“大跃进”的现实。1963年12月12日、1964年6月27日,毛泽东接连发出两个批示,对文艺工作进行严厉批评,在文学艺术界开展了一场政治大批判。上述“李剧”、“谢剧”、“海剧”等一批优秀新编历史剧目,悉数都成了这场大批判的反面典型,是为“文化革命”的滥觞。在文艺大批判的连天烽火中,不但优秀的古典传统剧目不能再登舞台,连改编历史剧和新编历史剧的做法也被尽数否定,大演京剧现代戏成为时代潮流。作为江青包办的大讲阶级斗争的革命文艺代表作,“革命样板戏”得以粉墨登场了。
“革命样板戏”的特点是“革命”,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反映了那个大搞“阶级斗争”时代的需要。在江青手里,“样板戏”的“革命”特点被发挥到极至。通过搞“样板戏”的“功劳”,江青获得了指导“文化革命”的权威,开始在政治舞台上频频“亮相”。1965年,她组织搞出了对吴晗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剧的批判,拉开了“文化大革命”的序幕。1966年4月,她与林彪合谋,炮制了《部队文艺座谈会纪要》,提出了“文艺黑线专政论”,成为了发动“文化大革命”的指导性理论。江青本人也因此戴上了“文化革命的旗手”的桂冠。
“革命样板戏”不仅迎合了大搞“阶级斗争”的需要,还成为了实施“文化专政”的一条棍子,是推行“文化专制主义”的一个强硬的政治符号。江青给“样板戏”规定了一套程式,即所谓从政治需要出发的“主题先行”,所谓突出正面人物、突出英雄人物、突出主要英雄人物的“三突出”。英雄人物必须是“高、大、全”,出场要“红、光、亮”,唱腔要高亢、尖利;反面人物则以“短、小、缺”,“蓝、阴、暗”来衬托。这套脸谱化、概念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文革”的意识形态中,奉为圭臬,推广到文学艺术的各个领域,其他的艺术表现方式被一概否定。无论各地的演出,还是其他剧种的移植,对“样板戏”的一招一式,一言一行,都得原样照搬。稍有不同,就是破坏“样板戏”的“阶级斗争”。创作新剧目的企图,更是被视为对抗“样板戏”的图谋不轨。因“破坏样板戏”而遭到迫害的人士不计其数。“样板戏”大兴其道的年代,给我们留下了一段铭心刻骨的记忆。记得前几年曾有一个老作家著文说,一听到电台里播的《红灯记》中李铁梅《仇恨入心要发芽》的高尖唱段,他就会想到批斗和牛棚岁月,神经就受不了。“文革”十年浩劫,伤及上亿人。听到“样板戏”而联想“文革”遭遇,潸然泪下的应是不乏其人。
近年来,演出一些“样板戏”的段子,电台和电视台也时有“样板戏”曲目的播出,但是,这很难说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试想,现在五六十岁的人,有几个接触过真正的传统戏剧?在最需要文化滋养的成长时期,接受的是大搞阶级斗争的意识形态文化,并不知传统为何物。在“文革”整个十年间,全国八亿人民的文化生活,颠来倒去,倒去颠来,反反复复,就是这八个“样板戏”。在这种无微不至的强行灌输中,我们的音乐细胞中,早已浸透了这些样板戏的音符。所谓“八亿人民八台戏,人人会唱样板戏”是也。时至今日,一谈起京戏,人们还不由自主就会唱上几段“样板戏”。这与其说是对“样板戏”的喜好,不如说是一种回忆,还有的是调侃。这无可厚非,但是作为一个政府行为,在我们的孩子中强行灌输“革命样板戏”的做法,实在是大为不妥。把“样板戏”当成中华优秀文化,甚至与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扯到一起,这是在思想上、政治意识上、文化意识上的一种混乱。有感于此,著文述之。 (作者: 王海光 原题:“样板戏”进课堂有感)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