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清明节何时回归清洁明净本义 (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检察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传统节日:民族文化的重要象征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何星亮为清明节等传统节日列为法定假日也作了多年的努力。

  对于清明节的历史渊源,何星亮委员侃侃而谈:“清明节更多的意义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其实,中国祭祀祖先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上古时代就有帝王、诸侯祭祀宗庙的仪式,到春秋时代孔子的墓祭,这些都属于贵族所特有的。秦汉以后,贵族制度开始没落,才有一般民众到祖先坟墓去祭祀的习俗。一般来说,扫墓活动通常是在清明节的前10天或后10天,有些地方的扫墓活动甚至长达一个月。相传扫墓这一习俗本是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其实,清明节还有许多风俗,例如古代曾长期流传的戴柳、射柳、打秋千等,如今都失传了。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传统节日的保护,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关键要看行动。”

  何星亮说,清明节、中秋节这样的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或国家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保护传统节日是保护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早在2001年11月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举行的第31届会议上通过了《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呼吁各国政府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

  何星亮认为,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标志和象征。世界各民族各自创造独具一格的文化,使人类的文化多姿多彩,五光十色。一个民族如果在文化上没有特色,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也就不会有地位。复兴中华文化,首先必须保护、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

  何星亮举例说:“日本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但日本保留传统文化之多却令人惊奇,其原因是日本自‘明治维新’时期便开始立法保护文化遗产。韩国也一样,制定法律,推行民族文化振兴政策,防止‘西化’。”

  何星亮表示:“我们国家为了保护、传扬中华文化同样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清明节等传统节日被定为法定假日,不仅是一个放假的问题,它将更有利于保护传统文化遗产。”

  文明祭祀:让清明节回归“清洁明净”本义

  “往年的清明节,要把全家人聚在一起去扫墓很不易。”北京市民张先生说,今年实行清明节法定假日,全家可同去祭扫已故亲人的愿望终于能实现了。

  在江苏省苏州市沧浪区工作的王先生,老父亲去世多年,老母亲去年也离开了人世。他告诉记者,今年清明节他会把父母安葬在一起。按照苏州的风俗,新安葬的亲人必须在清明正日前去祭扫。今年清明节是第一个清明法定假日,王先生不必再像过去那样,祭扫时如遇上班时间则必须向单位请假。王先生说,安葬好老母亲,全家人还准备去附近游览,感受一番大好春光。

  对于如何祭奠故人,张先生和王先生分别选择献花的方式。他们认为,原来烧纸钱的方式应该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摒弃,故人活在自己的心中,通过献花这种文明祭奠方式,同样可以表达出自己的追思之情。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文明祭祀”越来越受到百姓的推崇,鲜花祭祀、网上祭祀、烛光祭祀、植树祭祀、设立家庭祭祀角、举行家庭追思会等文明祭祀方式逐渐普及,蔚然成风。

  互联网上一个论坛针对“文明祭祀”展开了热烈讨论。网友“我的天空”在论坛留言说:“网上祭祀作为一种环保、和谐、文明的清明节祭祀新方式,对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有网友指出,清明祭祖只是一种形式而已,如果因此而给环境、交通、他人带来不便和影响就太不应该了。特别是清明节前后气候干燥多风,是火灾高发期,稍不注意就很可能酿成大祸。所以,清明祭拜祖先应该首先考虑场所、时间,文明祭拜,不可宣扬迷信。

  对此,赵丽宏、何星亮等委员纷纷指出,清明祭祀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风俗习惯,古人称这个时节为“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然而,到了现代社会,祭祀活动中的封建庸俗之风却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为清明节平添了污浊之气。如果传统民俗中掺杂了腐朽和庸俗的东西,就离民俗的本质越来越远。一种背离时代进程的风俗如果为更多人们所接受,迷失了健康的方向,将会带来更大的负面效应,甚至成为先进文化的桎梏。广大群众也应自觉约束祭祀行为,既要缅怀祖先,又做文明公民,这才是祖先愿意看到的。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