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把骂街当个性 我来谈下80后文学现象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网络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众所周知,现在社会上和学术界广泛关注的80后现象,主要是80后文学现象,是从韩寒以一本《三重门》出名之后,以及一些后续骨干如张悦然、小饭、苏德、郭敬明等相继从上海《萌芽》这块造星宝地出来后,才慢慢被大众接受的。而现如今,韩寒、郭敬明们,尤其是在《追梦天地》这样的青春杂志上被奉为“80教主”的郭敬明,因为自己的创作、才华、销量以及已经被证实的“抄袭”等正面或负面的原因,赚够了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的惊叹和羡慕还有更多粉丝的盲目追捧。且不说韩寒、郭敬明这两位人气上势均力敌的青春文学偶像,到底谁的能力更强,谁的东西更加接近真正的文学,也不用管那些名气稍逊一筹的更多的80后写手们水平如何,作为一个年龄上也属于这个群体,也在进行所谓文学创作的同龄人,我现在谈一下近年来文学市场中硝烟四起引发很多争议的80后文学现象。

    社会发展总是有规律可循的尤其是文学的发展,比如上古神话、诗经楚辞、先秦散文、两汉辞赋,以及大家所熟知的三曹七子的建安文学、唐诗、宋词、元代杂曲、明清小说和白话文运动、建国后文学等,一切都和当时的社会发展紧密相关。也就是有什么样的社会政治,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就会有什么样的文学样式和文学现象。除了个人的审美取向,我认为文学对社会的记录方式只有两项,即真实记录和反讽写作,当然真实记录不可能像二十四史那样忠实,会有作者自己明显的感情色彩。说这么多,就是想确认这样一个事实: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到新世纪初这个社会转型期,中国人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对精神的需求,已经不像此前几十年那样纯粹和单一。各种各样的思潮和行为模式伴随生产力的发展应运而生,这其中就产生了适合“80后文学现象”滋生和发展的土壤。没有市场就卖不了东西,正是这个已经在酝酿中的市场造就了韩寒,而不是韩寒创造了这个市场,韩寒仅仅是凭借自己的才气和胆量应运而生,第一个顺利的登上了这趟开往成功也被日后社会所接受的早班车。需要说明的是,没有韩寒,80后作家群照样会产生。就像列宁所讲,没有马克思,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照旧会有别的人成为这场轰轰烈烈的社会大潮的领头羊。这是一个必然。尤其是世纪之交,这些出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尤其是81、82、83年的后生姑娘,已经都是生理年龄上的成年人,小的也就是差一两岁,而像蒋方舟这样的八十年代末期的小孩子算是特例。韩寒的成功引领了一个时代的来临和发展,这一点难以否认。因为大多数同龄人从这个喜欢玩酷的男孩子身上,看到了这个时代的宽容性,更看到了自己也能这样走出去的可能性。于是,一场大规模的文学造星运动像后来的超级女声一样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所以,对于80后文学现象的发展,韩寒的功劳是很大的。

    有一点必须强调说明,正统文学,也就是80后之前的文学,包括香港武侠小说在内的曾经遭受非议的文学样式,大都或说全部是按照正规的写作方法,来进行构建和创作的。写诗,就要有诗的朦胧的含而不露的美感,就要用比兴手法;写散文,就要遵循“形散而神不散”的创作技巧,读后让人回味无穷;写小说,就要按照“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等小说三要素,进行故事的铺叠;写剧本,就要将生活中的现实矛盾在舞台这个小空间里充满张力的展开,使冲突扣人心弦;写童话、寓言、报告文学也是一样的,遵循最起码的创作原则,以使其真正成为“文学”。我在这里加引号的原因就是,现在的80后文学越来越不像真正的文学了。很多在网络上大红大紫的少年作家们,写的却让人看了如坠五里雾中。又是英文,又是符号,又是看不懂必须猜测才能完成阅读的“火星文”,又是从这个世纪走入另一个虚无的不存在的国度什么的,让人眼花缭乱,累得大汗淋漓。还美其名曰“玄幻”,这样来讲,80后只能是一个玄幻的年代了。这样的写作,这样的文学,已经背离了文学本身的原则和价值,失去了给人美感,给人教化这两个基本功能。这样的阅读,也就理所应当的成为一种负担而不是享受。诚然,加入一些时代的、生活的新元素甚至对一些老的创作手法进行革新,也是文学丰富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老祖宗的东西全部当作废品,被扔进历史博物馆旁边的垃圾箱里,这样的作为却是不能够使人尤其是年轻作家长久发展的,也是不能够成为真正的文学的。真正像打工诗人郑小琼那样忠实记录生活和生命中的点点滴滴的80后作家,真的太少了,这也正是她从广东东莞一个小五金厂走出来,能够很快得到中国作家协会充分肯定,获得“庄重文文学奖”并迅速走红全国的主要原因。踏实,不浮躁,认真生活,认真写作,不盲目跟风,这应该是真正的作家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上边所讲,现在的80后们,把各种各样的扮酷行为全部的不加任何甄别的装在了他们自己的“文学”里,这也是有现实原因的。这个原因就是网络。网络在十几年前初次进入中国之后,就表现出了横扫一切的气势。事实也真的如此,网络以它的快速、全面、刺激、共享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包括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而年轻人,80后,在十几岁的青春萌动期,恰好坐上这趟快车,把自己的年少轻狂、不经世事、对社会的不完全认知,一股脑儿运用并发泄在网络这个广阔无边的世界中。久而久之,从网络和游戏中走出来的这帮年轻人,带有明显哈韩、哈日色彩的80后,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表现他们的优越和不同,于是,80后文学也不可避免的被渲染上这些色彩。尽管按照存在主义的说法,“存在即合理”,但我们还是希望看到正儿八经的文学。而不是这些充斥与于网络和社会所有角落的“快餐文学”和“流俗文学”(不是通俗文学)。也不希望看到很多人盲目的推翻别人的观点,说只要不是自己喜欢的就“滚一边去”。动不动就网上开战,骂一些新潮的难听的话,然后说这就是个性。
   
    韩寒他们参加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使主办方和一些比赛优胜者在第一次尝到甜头,如炒作出名、增加刊物发行量继而大发“作文财”后,意识到这是一条能够快速赚钱的好路子,比北大才子街头卖肉来的实惠,比陆步轩手拿杀猪刀来的文雅,所以新概念一而再再而三的举办开来。现如今,活跃在中国文学尤其是80后文学前台的这帮后生姑娘,百分之八九十都是从这个星工场给造出来的。参加比赛作文得奖,成为他们梦想中的奥斯卡,也成为他们成名的敲门砖。从这个意义上讲,新概念已经俨然是中国新时期的“八股取士”。也正是因为这些年轻人是通过写作文出名的,所以注定他们在较短时间之内不能够完成从“作文”到“文学”的转变和升华。作文好写啊,哪个小学三年级的同学不会写个作文?但是真正能够写出文学作品的有几个?所以,在一定时间内,这帮80后的水平也就只能停留在写作文这个水平上,以后会不会有所提高,达到文学的水平,那就看自己的造化了。毕竟,作文和文学那不是一个概念,更不是一个级别。

    最后,我想说,80后文学现象就像它的诞生一样,也会逐步的衰退并消亡。作为80后文学现象的奠基人,韩寒的成名事件是“杯中窥人”,其实通过现在熙熙攘攘的吵闹,我们也可以窥见这种现象的疲相,和它的江河日下。盲目跟风是造成这种热闹现象的一个原因。就像我在百度“郭敬明吧”里看到的,竟然有人喊叫“三毛抄袭我们小四的作品,你们为什么不去声讨她?”这样的情况。这些所谓的铁杆粉丝连三毛和郭敬明谁大谁小谁前谁后都搞不清楚,却在这里大肆喧哗,这也透露出我们的教育体制所存在的严重的弊端。我当时想说,三毛女士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你们小四还穿着开裆裤玩过家家呢,但感觉不雅,也就掩嘴一笑作罢。很多人也得承认,80后文学和80后作家们,已经全盘娱乐化了,看看那些娱乐网站和报纸上跟绯闻、艳照门、香港明星挨在一块的是不是这些80后的弄潮儿?尽管文学不是封闭的,不能够“不食人间烟火”,但能混到现在这个层次上,却也是李白苏轼曹雪芹们所始料不及的。这也证明它的存在仅仅是时代的一种需要,而这个时间不会很长,因为文学不是用来逗人取笑玩乐的。它的作用用现在流行的话讲,是关注民生。随着社会转型的结束,这种曾经在争议中发展在口水中旺盛的文学现象将逐渐淡出。也许会在十年左右走向没落,因为那时候,现在的80后们将近四十,也就是不惑之年,他们将不再像现在一样冲动,网络也将变得更加成熟更加社会化更加井然有序,而文学和那些杂耍艺术也肯定要分清楚,来履行各自的社会职能。就像朦胧诗要消失,整个诗歌乃至整个文学要变得式微一样,80后的辉煌在我们这代人年轻的记忆中,终将成为一抹彩色的梦。而那时,真正经过岁月洗礼大浪淘沙的80后们,如果有几个哪怕只有一个能真正像鲁迅先生一样站在东方文坛屹立不倒,让世界刮目让历史铭记,那才是我们这代人乃至中华民族的真正的骄傲。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