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访谈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学者:男人更应过“三八节” 男女平等还需200年(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从1911年3月8日算起,时光已穿过整整100年。这是为平等权利而斗争的百年,它充满屈辱、抗争、苦难、无奈、泪水与希望。 
  一个世纪,人们遥望着、呼唤着、奋斗着,只为回到道德的基准和原点:人,生而平等。失去了这个坚持,我们就失去了一切。
  这不是世界50%人口的自我解放,而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义务。无平等,则无尊严,然而面对这个节日,有多少男人愿置身其中呢?当“性别视角”因冷漠而模糊,我们事实上正与歧视、偏见相媾和,最终,我们也成了不公的一部分。
  “男人也应过‘三八节’,在女性解放的道路上,男性应主动参与。”北京林业大学性与性别研究所所长方刚说。
  取消“三八节”是无知
  在网上,一些网友主张取消“三八节”,他们认为,只有弱者才需保护,“三八节”将女性放在了弱者的地位上;此外,应正视男女性别差异,不应搞绝对平等。对此,方刚认为:“这是个无知的想法,不值一驳。”
  首先,如果没有这个节日,大多数妇女现在还在围着灶台转,女性的就业权、读书权等都是女权运动的客观结果,在今天,我们性别平等的状况仍有待提升,怎能轻言取消“三八节”?
  第二,应正确理解平等,平等不是平均,它意味着机会均等。在今天,一些女性回到家庭,去当家庭主妇,但这是自主选择的结果,和被动屈从完全是两回事。有了平等的工作权利,女性才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可能,她既可以去工作,也可以放弃。
  我们需要“性别视角”
  之所以出现反对“三八节”的声音,方刚认为,关键在于我们缺乏“性别视角”。在今天,性别是国际社会最热门的三大议题之一,是学术研究和制定公共政策的重要视角,也是人们改变生活的重要切入点。
  在发达国家,任何公共政策方面的考察报告,都需有性别视角,这就像环保视角、效益视角一样,不可或缺,比如一个农村项目的调查报告,必须包括当地妇女意见、是否提高她们权益、她们能否从中获益等,这也是国际组织在项目评估时重点考察的内容。
  那么,性别视角的意义何在?
  方刚表示:“它可以让我们意识到现实中存在的种种不平等,并通过行动加以改善。性别平等意义很多,比如促进社会稳定、家庭和谐等,但最重要的是,平等本身就是意义,平等是人与生俱来的尊严,一个社会,如果50%的人不平等,权益受侵害,那么,致力改变它不就是意义吗?”
  方刚观点
  男女真正平等
  还需200年
  晨报:我们离完全的性别平等到底还有多远?
  方刚:任何追求正义、平等的事业,都会经历漫长的过程。国际妇女运动已进行了200多年,未来可能还需200年。
  晨报:女权运动造就了更多“剩女”,您怎么看?
  方刚:如果是自愿当“剩女”,不是坏事,从某种意义上看是性别平等的结果。过去女性压力大,婚姻对她们来说太重要了,今天女性已有勇气去决定自己的人生,是否将人生重心放在婚姻上,她们有了更多选择权。
  晨报:“80后”男人面对更大的竞争压力,这会不会影响他们的参与?该怎么办?
  方刚:这是个全新的问题,肯定会有影响,但怎么解决,我也不知道。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