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考古联想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小铲敲击文明之门 河南成中国考古"风向标"(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大河报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图为部分“许昌人”头盖骨化石
“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4月8日在北京揭晓。经国内权威考古学家组成的评委会评定,我省许昌灵井旧石器遗址、新郑唐户遗址、荥阳关帝庙遗址、洛阳偃师东汉帝陵与洛阳邙山陵墓群、安阳固岸东魏北齐墓地(该项是和河北的合并项目)等5个考古发掘项目同时入选。一个省份入选项目占获选总数的半壁江山,这在“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自1990年开始到现在还是第一次。同时,我省历年获此殊荣的考古发掘项目累计达32项,继续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稳居首位。有专家称,“河南地下文物全国第一、地上文物全国第二”确非浪得虚名。许昌灵井旧石器遗址和洛阳偃师东汉帝陵与洛阳邙山陵墓群的一部分是我省文物考古部门为开展重大学术课题研究进行的主动性考古发掘调查项目,大部分是在配合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进行的文物保护抢救性发掘项目。我省考古工作在配合基本建设、解决学术问题上“双管齐下”,成绩斐然,不愧是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发源地、全国考古学界的“风向标”。
南水北调
催生考古大发现
长期以来,我国的考古工作主要是围绕配合基本建设进行。我省近年来先后进行了黄河小浪底、西气东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郑州至西安铁路客运专线、石家庄至武汉铁路客运专线、兰州至郑州至长沙成品油管道及境内各条高速等40多个大型基本建设项目的文物影响评估、文物调查、文物勘探或考古发掘工作。
从2004年以来,我省配合基本建设考古的重点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淹没区主要涉及我省淅川县。总干渠穿越我省南阳、平顶山、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安阳等8个市的29个县区。丹江口水库及周边地区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总干渠穿过的城市同样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地带。有关专家称:南水北调工程涉及的文物,无论从价值还是数量上,都远远超过了三峡。而河南文物保护工作在中线工程中堪称最重。
几年来的考古发掘工作证明了考古专家的预言是准确的。
中线工程考古工作开始后,每年都要安排几十个考古发掘项目,有些项目当年可以完成,有些项目已经进行了数年发掘仍在进行中。
重要的考古发现每年都有,2007年度重要发现尤其集中。安阳固岸墓地在一个东魏洞室墓发现了一座完整的围屏石榻,这座围屏石榻是目前我省发现唯一完整的一座,也是我国目前唯一一座以二十四孝子为题材的围屏石榻。荥阳关帝庙遗址发现了晚商时期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完整“村子”,新郑唐户遗址发现了大面积裴李岗文化时期的距今8000年的居住基址,叶县文集遗址则发现了唐宋金元时期的集镇类遗址。新郑胡庄墓地战国王陵的发掘,对于了解战国晚期韩国王陵的陵寝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省南水北调文物考古工作的质量一直受到国家文物局专家的好评。在2007年国家文物局进行的田野考古奖评选活动中,我省南水北调考古发掘项目中的鹤壁刘庄遗址、荥阳关帝庙遗址、新郑唐户遗址同时获奖。而在此之前,刘庄遗址被评为“200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在“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评选中,南水北调工程考古更是引人注目,共有4项发现来自南水北调工程的考古发掘,而且在24个入围项目中也涉及8个南水北调中线、东线工程中的考古项目。
主持“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的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徐苹芳表示,河南新郑唐户遗址、湖北郧县辽瓦店子遗址、河南荥阳关帝庙遗址等的入选,再次表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的古遗址、古墓葬数量多、价值重大。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孙新民所长说,河南省地下文物丰富,去年的考古工程数量也非常大,所以考古成果异常丰富。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张松林介绍说,新郑唐户遗址已经发掘了两年半,因为遗址太大,工作还将继续进行。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曾表示,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两个大工程沿线的考古发掘仍然是今后考古工作的重点。
工程在建设,我省这个地下文物的“富矿”依然会有重大的收获。
主动发掘
开启文明金钥匙
相对于配合基本建设进行的考古发掘,国家文物局近年来对主动发掘加强了控制,比例一般为10%~20%。主动发掘主要以解决重大学术课题为主,而且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大学来承担。
近年来,我国进行的考古学重大学术课题主要有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这两大工程的重点考古发掘工作大部分在河南境内,我省文物考古部门也承担了相当重的工作任务。
中华文明是如何起源和延续的?这是目前中国热门的重大学术课题之一,全国的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等都在探索之中。
正在进行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一阶段的研究中,中原地区六座规模大、等级高的中心性城邑被列入研究重点。可能与“黄帝”有关的河南灵宝西坡遗址,与传说中“尧”时代时空吻合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可能是“禹都阳城”的河南登封王城岗城址和可能是“夏启之居”的河南新密新砦遗址,还有考古学界公认的夏代中晚期都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以及郑州大师姑遗址,绝大部分在河南境内。
这些大遗址近年来重大的考古发现不断,一直是国内考古界关注的热点。
灵宝西坡遗址豪华气派的公共大房子、没有随葬品的神秘大墓等都非常引人注目,曾被评选为“200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人类是如何起源和不断延续的?这是个世界性的课题,全世界的考古学家、古人类学者都在孜孜以求。
我省入选“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许昌灵井遗址就是为探索人类起源而进行的一次主动发掘。“许昌人”头盖骨化石的发现,不仅是河南境内发现的第一个古人类头盖骨化石,也是我国继南京直立人头骨化石发现之后古人类化石的又一重大发现。“许昌人”头盖骨化石距今8万~10万年,对于研究东亚地区古人类演化和中国现代人类的起源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
有关专家说:由于这个头盖骨的发现,中国现代人有可能源于“许昌人”。
“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的“河南洛阳偃师东汉帝陵与洛阳邙山陵墓群”是个合并项目。早在2002年5月,国家文物局批准了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承担的“洛阳邙山陵墓群考古调查与勘测”项目。经过文物工作人员五年的艰苦工作,已初步确定“洛阳邙山陵墓群”埋葬着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后唐六代共计24座帝王的陵墓及其陪葬墓群,基本解开了这些陵墓的具体位置、分布等谜团。
2006年至2007年春,在郑州至西安铁路客运专线偃师特大桥段工程建设中,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发现了一处大型东汉帝陵陵寝建筑遗址和一座大型陪葬墓园遗址,这是我国有关东汉帝陵陵寝建筑遗址和陪葬墓园遗址的首次发现,同时为在这一区域找到东汉帝陵提供了重要线索。
东汉帝陵陵寝建筑遗址的发现使“邙山陵墓群考古调查与勘测”重点课题研究锦上添花。他们遂对洛河以南区域进行了大面积考古调查与勘测,初步查明了该区域内东汉帝陵的范围、布局和墓冢的数量,并确定该区域就是东汉帝陵的洛南陵区,从而解决了考古学界多年来寻找东汉帝陵洛南陵区这一难题。
重大学术课题的研究是缓慢而严谨的,很多发掘及研究工作还在进行当中。考古学家们把他们手中的小铲当做一把把金钥匙,正在不断敲击着文明之门。张体义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