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考古联想 » 正文

明品生活网:2007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今天上午,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文物报社和中国考古学会共同主办的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京揭晓。经国内权威考古学家组成的评委会评定,河南省“许昌灵井旧石器遗址”等5个考古发掘项目同时入选。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自1990年开始,在国内外文物考古领域颇具影响。一个省份入选项目占获选总数的半壁江山,在该评选活动中前所未有;同时,河南省历年获此殊荣的考古发掘项目累计达32项,继续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稳居首位。

  河南省入选项目分别是:许昌灵井旧石器遗址、新郑唐户遗址、荥阳关帝庙遗址、洛阳偃师东汉帝陵与洛阳邙山陵墓群、安阳固岸东魏北齐墓地(该项是和河北的合并项目)。  

  许昌灵井旧石器遗址是我省文物考古部门为研究中国现代人类起源这一重大学术课题而进行的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其他4项都是在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进行的文物抢救保护项目。其中,新郑唐户遗址、荥阳关帝庙遗址、安阳固岸墓地是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项目中获得的;洛阳偃师东汉帝陵与邙山陵墓群主要是在郑州——西安铁路客运专线工程进行的考古发掘中获得的。

  许昌灵井遗址位于许昌灵井镇。自2005年开始,省文物局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组织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持续进行考古发掘,已揭露面积260平方米,出土旧石器时代石器、骨器和动物化石1.5万余件。2007年12月17日,获得“许昌人”头盖骨化石重大考古发现。这是河南境内发现的第一个古人类头盖骨化石,也是我国继南京直立人头骨化石发现之后,15年来古人类化石的又一重大发现。“许昌人”头盖骨化石距今约8—10万年,对于研究东亚地区古人类演化和中国现代人类的起源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

  新郑唐户遗址位于新郑观音寺镇唐户村。2007年,在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工程建设中,省文物局组织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实施考古发掘,发现距今8000年左右的裴李岗文化时期房屋遗址60余座以及大量的灰坑、排水沟等遗迹,表明该遗址是国内迄今发现的面积最大、房屋遗址最多的裴李岗文化时期聚落遗址,对于深入裴李岗文化的社会组织结构、家庭聚落形态及其性质和分期等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荥阳关帝庙遗址位于荥阳豫龙镇关帝庙村。2007年,在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工程建设中,省文物局组织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考古发掘,发现大量房基、墓葬、陶窑、祭祀坑等文化遗迹,出土大批包括青铜、铁、陶、瓷、石、骨等质地的文物。这是我国首次发现保存完整的商代晚期小型聚落,对于探讨当时的聚落结构、社会形态等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邙山陵墓群位于洛阳市北部、东部的邙山,东西长50公里、南北最宽20公里,占地面积约750余平方公里,地跨偃师、孟津等7个县(区),遗存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四朝皇陵以及多种类型的古墓葬数十万之多,为全国最大的陵墓群遗址,是中国帝陵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至2007年春,在郑州——西安铁路客运专线偃师特大桥段工程建设中,省文物局组织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对拟施工区域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了一处大型东汉帝陵陵寝建筑遗址和一座大型陪葬墓园遗址,获得了我国有关东汉帝陵陵寝建筑遗址和陪葬墓园遗址的首次发现,同时为在这一区域找到东汉帝陵提供了重要线索。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其承担的国家文物局“邙山陵墓群考古调查与勘测”重点课题研究,对洛河以南区域进行了大面积考古调查与勘测,初步查明了该区域内东汉帝陵的范围、布局和墓冢的数量,并确定该区域就是东汉帝陵的洛南陵区,从而解决了考古学界多年来寻找东汉帝陵洛南陵区这一难题。

  安阳固岸东魏北齐墓地位于安阳安丰乡固岸村。2007年,在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工程建设中,省文物局组织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考古发掘,揭露面积1.5万平方米,清理西汉至清代墓葬150余座,出土文物900多件。该墓地时间跨度长,涉及朝代多,墓葬形制丰富,出土文物种类繁多,研究价值极高。北周墓葬在这一区域属首次发现;大量纪年明确的墓志砖的出土,为研究北朝晚期墓葬提供了分期断代标准;东魏、北齐墓葬内涵丰富,具有非常重要的科研价值,填补了这一考古学研究领域的空白。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