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焦点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孔子塑像进广场引热议:文化大国需要文化巨人(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辽沈晚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1月11日上午,一座总高9.5米的“孔子”塑像在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北门广场落成。中新社记者 潘旭临 摄  

从历史红人到民族公敌    近日,一座总高9.5米的孔子塑像在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北门广场落成,天安门地区又增添了新的文化地标。从这座青铜像树立的那天开始,各方的褒贬之声也是沸沸扬扬。对孔子的新一番讨论再度被引爆的。   千百年来被中国人认为是圣人的孔子,在天安门广场的一个塑像,为何会引起非议?为此,中国孔子基金会副秘书长、《中国儒学年鉴》主编王大千接受了本报专访,介绍了历史上那些描述孔子形象的图书,并分析了孔子在中国人心目中形象的变化以及孔子和当下中国文化建设的关系。   被神化和偶像化的孔子    林存光《历史上的孔子形象》一书针对孔子在历朝历代中的形象做了分析和阐述,孔子从一个失意的政治家到一个诚实的学者,在历史的变迁中,从学者逐渐成为了文化偶像。   汉代已有人称孔子为“素王”,在清代,统治者封给他一个称号:“大成至圣文宣王”,这大概是二千多年中读书人的最高头衔。   在孔子被“圣化”的过程中,司马迁推波助澜,他的名著《史记·孔子世家》中这样评论:“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於夫子,可谓至圣矣!”司马迁对孔子的评价是相当高的。   孔子在汉代除了被官方及御用学者董仲舒等人独尊而“正统化”之外,还受到另一批公羊学派儒生的高度“神化”。   后来,三国的魏儒家学者王肃编纂了《孔子家语》,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以宣扬道德价值。经过一千多年的流传,孔子的形象到了宋代就渐渐被理学家所“僵化”。   晚清之际,康有为在维新变法时,写出了《孔子改制考》一书,把孔子塑造为维新运动的祖师,认为“六经”是孔子为了“托古改制”,按照自己的政治理想,假托古人尧、舜的言论而亲自写成的作品。   从“孔圣人”到“孔老二”   但自从晚清之后,孔子的形象江河日下,或被严重扭曲,或被无情抨击。太平天国洪秀全对于所谓“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的孔子本人及其思想自然全无好感,他说:“推勘妖魔作怪之由,总追究孔丘教人之书多错。 ”   上世纪初,袁世凯窃国、登上民国总统之位,定孔教为国教,提倡尊孔读经,这引起了社会各届的强烈反对。章太炎写《订孔》一文,指出儒学是“中国的祸本”,孔子“最大的污点是使人不脱富贵利禄的思想”,“我们今日要想实行革命,提倡民权,孔教是断不可用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陈独秀号召青年:“以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塞绝与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 ”   从“五四运动”之后,孔子形象一直不太好。从“孔老二”到“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不惟仅仅是一个名称的变化,更是一个国家如何承继历史的态度转变。   学者鲍鹏山在评说那段过去时表示,“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中黑暗部分的指证和批判,比如“吃人的礼教”、“奴隶道德”、“三纲五常”等等,其实并不是孔子的思想,甚至是孔子非常警惕和严厉抵制的思想。也就是说,“孔家店”里摆放的,并不都是孔子的东西,甚至是孔子不喜欢的东西。在这样的情况下,“五四”先贤们喊出的“打倒孔家店”,实际上只是把孔子当成一个“文化箭垛”,是传播学的需要,因为这样的口号直接、生动、形象,直接付诸于人们的感觉,让普通人都一下子就明白了。所以,孔子实际上是为那些文化史上的黑暗部分背了罪名而已。因此,“打倒孔家店”,并不能简单理解成“打倒孔子”。   鲍鹏山说,在20世纪,一生颠沛造次的孔子在逝世二千多年后,又遭遇了两场巨大的风波和打击。第一次是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第二次是20世纪70年代的“批林批孔”。在这两次运动中,孔子都成了当时人们否定、批判和声讨的对象。巴金先生还曾以萧甘为笔名撰写《孔老二罪恶的一生》,更能突显当时文人以及整个思潮对于孔子的批判。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