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访谈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画家郭莽园解读中国文人画:没有诗情就没有画意(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狂狷与性灵———郭莽园中国画展”于9月1日在广东美术馆开幕
“六朝碑版横胸臆,一介狂狷写性灵。”国画家郭莽园在广东美术馆举行的个展开幕在即,他从这幅自撰的联中搜出关键词———“狂狷与性灵”,用以为时隔22年后与广州画众的再次见面点题。
对于其画其人,众家多用奇绝美妙、高旷清逸之词泼洒形容;而他的诗心画意,郭莽园也已在作品中恣肆摹划。不过,听他当面娓娓谈及自己的画坛经历和习艺心得,仍是一次难得的见闻。
绘画语言上一定要中国
这次展出的五十多幅画作跨越40年,上迄郭莽园从1972年初学国画时的新人之作,下至近期专为这次画展创作的精品。
其中,将在层高逾六米的广东美术馆五号展厅里“因地制宜”铺展开来的六幅大画,是他的“试验之作”。著名美术史家陈传席看到其中一幅群鹤戏海图之后,激动不已,当即有“其画之巨,固已惊人,其法之奇,古所未有,今所未有,中所未有,洋所未有,唯潮汕人郭莽园有之。莽园者,真画家之闯王也”的慨叹。
记者:您对这次展览有什么样的设计?
郭莽园:我22年前在广州开过画展,现在从汕头搬到广州来定居也快六年了。美术馆最近正好有两个厅的空档,其中五号厅有六米空间,两层楼高,我就想要展几幅大画,用尽那个空间。其中最高的一张,大概有四米一乘以六米二。另一个小厅会展出我的其他中小幅作品,全部总数不超过五十幅。一个画家,能有几十幅看,也就可以了,留一点空间给人家。
记者:一般来讲,按照传统笔墨,国画家很难驾驭这么大的画。
郭莽园:我一点问题都没有。当年“文革”中画宣传画看来对我有好处,就是驾驭大画幅的能力。而且我认为大画绝不是像照片放大,要丰富、大而不空,绘画语言上一定要中国,不能用素描功夫或者油画结构。我不怕,哪怕充满缺点,也要尝试。
至今未入书协美协
郭莽园长居汕头,6岁开始习画,曾受业于陈半醒、赵一鲁、梁留生等汕头诸名士,诗书画印,广学兼收。
“文革”中莽园因出身问题,早早地离乡背井,浪迹在社会的底层。他常自称仅读初中,更未曾进入美院科班,既无职业也无职称,平生未领过国家一分钱工资,至今也未入这个书协、那个美协。
郭莽园最欣赏广东大画家王肇民,王的一句诗更令他心有戚戚:“我似梅花花似我,于群芳外别称尊。”
记者:您从1972年从油画转为国画,前者对后者有影响吗?
郭莽园:上世纪70年代有一次我来广州看俄罗斯油画名作展,结果看到的全是复制品,一张原作都没有!回去我就跟老师说,我不画油画了,我们完全没有土壤!
一试才知道,西洋画与中国画,距离太大了。我是一边走,一边丢掉西洋的。但西洋画对我的影响你一眼就能看到,第一是对大格局的控制,第二是关于色彩,我用色比其他人可能更透彻一点。但是我要丢掉来自西画的造型方法、绘画语言。一张画,要它有阳光、空气,但不是装饰性,我追求的是绘画性,有笔有墨。
记者:您的头衔不算多,但也有西泠印社社员、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汕头市美食学会常务副主席等等好几个,你最看重啥?
郭莽园:这几个真的都看重。西泠印社,是我心仪的,我认为能入这里,就可以向我父亲交代了;省文史馆,在我心目中,是文人最后的归宿,不管如何时移世易,我都坚持;美食家协会副主席,这个非做到一定要退的时候才退,太优美了!实惠啊!……这些缺一不可。但其他的,什么顾问啥的,都可以免了。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