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访谈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余光中 在古今之间游荡的诗人(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新京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9月8日起,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在北大担任为期一个月的驻校诗人。而9月18日,首师大则迎来了第9位驻校诗人。今天,中国有3所大学有“驻校诗人”,这三所大学是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作为国外常见的文学与大学教育沟通互补的方式,驻校诗人能否给中国大学的文学教育带来新的活力,令人期待。
提起余光中,有太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那首《乡愁》。但余光中并不仅仅是《乡愁》里的余光中,他作诗千余首,也不仅仅都在诉说乡愁。他的诗歌里有引经据典的部分,也有环保的部分。余光中在北大驻校期间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展示给我们乡愁之外的余光中。
“我写过一千首诗,散文至少也有一两百篇”
新京报:大陆的很多读者都是从《乡愁》开始认识你的,其实你的很多诗歌和散文都描写了乡愁,比如《十年看山》、《登楼赋》、《听听那冷雨》、《当我死时》,乡愁对你而言,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情感?
余光中:我是1949年从厦门离开大陆,先去香港,1950年我就去了台湾。1952年在台湾大学毕业,到美国去读书、教书,一直到1972年,那时候我已经42岁了。那时正是“文革”,两岸不可能交流,感觉回归无期,所以在这种心情下,写出《乡愁》。当时我一口气写了很多别的“乡愁”。另外一首由罗大佑谱的曲,在大陆也唱过,叫《乡愁四韵》,有四段。另外还有一篇感情差不多的,叫做《民歌》。这次在北大,我第一讲《诗与音乐》,讲到后来,我朗诵自己的一些诗,有一首就是《民歌》,我念第一遍,第二遍是全场几百个听众应和我,一呼一应,有点音乐效果。
新京报:其实你不仅仅是写乡愁的诗歌,你写过很多很西化的诗、也写散文、甚至还翻译西方的文学作品,但很多读者眼中最喜欢的还是那些充满东方古典美的诗歌和散文,你会觉得读者对你的认识不全面吗?
余光中:我写过一千首诗,散文至少也有一两百篇,所以要真正对我有一个基本认识,是要看一些书的。《乡愁》这首诗因为被编到教科书里,所以大家都念过,而且也好记,形式单纯。《乡愁》是大白话嘛,我在这头,谁在那头,都是白描的。但我也有一些写得很文的引用典故很多的诗,比如《湘逝》。是写杜甫的晚年,他安史之乱一路从陕西辗转逃到四川成都,到了三峡那里顺流而下去了湖南,所谓“湘逝”就是死在湖南。这个当然很受古典的影响,语言也比较文,典故也比较多。另外还有一首《寻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到了最近的十几年来,我又写另外一种主题的诗,环保的诗。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