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访谈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钱汉东谈公众考古:草根百姓持之以恒也能有突破(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文汇读书周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不久前的上海书展冒出一条新闻,定价88元的《钱汉东考古文选》,竟然被观众买走了3000多本,足见今日民众向中华传统文化回归的热情。其实,钱汉东的本职工作是 《新读写》杂志社的社长,也是一位散文作家,考古只是他的业余爱好。北京大学教授、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伯谦在评析了他的成就后,提出“公众考古”的理念,认为他是一位先行者。
普通民众真的能介入神秘艰深的考古吗?需要做些什么准备,又该怎样入手?带着这些疑问,笔者与钱汉东作了一番深谈。
解疑释惑乐无穷
“公众考古,其实在国外早有了,大家在电视里看到的水下探险寻宝之类,大概就可算作公众考古,当然那是有钱人为了更有钱做的事,而我们参与考古,目的截然不同,是为了自身的解疑释惑和寻找人生快乐。譬如我,起先因为爱好古代香炉,有些真假搞不清,就去遍访中华古窑,一旦有所发现,真是欣喜若狂,觉得充实了人生价值。”钱汉东首先用这段话,回答了公众考古追求什么。
在他看来,如今生活宽裕,许多草根百姓雅兴勃发,成为“好古者”,有的深爱历史文化,有的痴迷文物收藏,甚至在某一领域堪称行家,这就为公众考古活动提供了社会基础和人才来源。
那么,公众考古和专业考古有什么不同呢?钱汉东说,专业考古注重技术方面的精深,往往着眼于某一点,而公众考古不受局限,可以打开视野,触类旁通。他举了当年郭沫若命名“马踏飞燕”的例子。这件青铜器1969年在甘肃武威东汉墓出土时,只是起名“奔马”,亦未足够重视,两年后,被郭老看到,认为它的艺术成就无与伦比,遂命名“马踏飞燕”,进而举世闻名。这也可算是公众考古———郭老主要是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以广博的文化渊养,发现了考古专家忽略的艺术价值。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