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考古联想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探秘辽西"恐龙墓地" 创造六大"世界之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辽沈晚报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世界最小的翼龙复原图。(新华社发)

狼鳍鱼化石。

最小的翼龙化石。

近日,中国科学院、沈阳市及朝阳古生物专家证实,朝阳北票市发现的巨型恐龙生活于一亿两千五百万年前,在其同族中是个“长脖的矮胖子”。

朝阳市古生物化石资源管理办公室表示,恐龙化石经过研究之后,标本将陈列于辽宁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内,用于科普教育以及向游人展示。

新恐龙化石的发现,引起了人们对辽西和恐龙的关注。

20世纪90年代,中国辽西,中生代晚侏罗纪的各种鸟类及动植物化石被发现,这片贫瘠的土地震惊了世界,更是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古鸟类专家、古地质专家及各国的化石爱好者的目光。尤其是1996年发现的“中华龙鸟”化石,被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发现之一。

辽西化石群在世界古生物研究史上创造了6个“世界之最”,即年代最早、鸟化石最多、属种最多、密度最大、含鸟化石层次最多(共6层)、未知领域最广 (含有千米以上陆相地层)。其中最为著名的有世界上保存最好的早期哺乳动物张和兽的骨架,有地球上第一枝“花”,距今1.45亿年(晚侏罗纪)的被子植物“辽宁古果”的发现改写了被子植物起源史;有世界上第一批从“恐龙”向“鸟类”过渡的动物化石--中华龙鸟、原始祖鸟和尾羽鸟……

下面,我们就先来看看辽西近年发现的“恐龙世界”。

首枚翼龙胚胎化石

在辽西热河生物群中发现世界上的第一枚翼龙胚胎化石,证明翼龙与其他爬行动物和鸟类一样是卵生的而非胎生的。这一发现对于深入了解中生代空中霸主翼龙的发育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兽脚恐龙化石

从头骨形态上看,这种恐龙应该属于通常为肉食性的兽脚类恐龙,但其牙齿又和典型的吃植物的恐龙相似,更为奇特的是它还长着两颗大“门牙”,它表明这种恐龙可能会像老鼠一样啃食植物。

会爬树的恐龙化石

会爬树的恐龙被称为小盗龙,小盗龙化石全长不过40厘米,是世界上已知个体最小的成年恐龙。

小盗龙保存了约70%的部位,包括头部、后肢、腰部、尾巴等。这种恐龙和《侏罗纪公园》中的迅猛龙是近亲,它生活在距今1.1-1.2亿年前。

从解剖学和形态学角度进行研究后,科学家惊奇地发现,小盗龙不仅和其他小型兽脚类恐龙一样善于奔跑,而且具备了爬树的本领,可能具有树栖的特性。

作为迄今形态上最接近鸟类的恐龙,小盗龙化石的发现,进一步接近了鸟类和恐龙的距离。

世界上最小的翼龙化石

今年,一种种翼展只有25厘米的新翼龙化石在辽西部被发现。科学家称,与那些翼展达10多米、相当于一架战斗机的翼龙相比,新发现的这种翼龙小巧如燕,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小的翼龙。

这块化石标本是在辽宁省建昌县要路沟发现的,地质时代属于早白垩世,距今约1.2亿年。这里的九佛堂组地层分布广泛,厚度巨大,曾经发现大量鸟类、带羽毛恐龙和鱼类等化石,是热河生物群的重要化石分布区。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