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军人李廷玉的国学梦想 创国学研究社三不收费(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天津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创办天津首个“国医学院”
李廷玉住在自由道旧居时除了创办“国学研究社”,还创办了天津第一个中医研究机构——“国医学院”。
1936年11月,国学研究社已经办了几年,在社会上也有相当的影响了。人们从学习研究国学上受益良多,就开始对国学进行更深层次地探讨。而当时医学界,西医盛行,但看病价格偏高,大多数底层老百姓不能够负担。这时候,李廷玉就跟天津著名的几位中医学家商量,希望在推广国学的基础上,重振国医,同时为底层贫困百姓提供一个义诊的机构。就在李廷玉的家里,他主持召开了一个国医研究院的筹备会。第二年5月,经过近半年的筹备,天津市第一个中医研究机构——国医学院正式成立,院址在南开区古文化街南口对面的磨盘街上的一处院子。
国医学院为什么会设在那里呢?李廷玉的孙子李希闵说:“这个房子是我家合丰公司名下的房产,我祖父从政,合丰公司是我祖父兄弟的企业,李家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合丰公司。国医学院背靠当时的天津市警察局,由于开业之初始终奉行义诊的原则,所以虽然藏在一条比较窄的街道里,但每天来看病的群众还是多达百人,一个月就接待了超过3000名患者。”李希闵回忆,当年天津市知名的中医几乎尽数到国医学院参加义诊,施今墨、孔伯华、赵雅荪、古今人、王静斋等名医在国医学院都有各自的义诊时间。国医学院汇集了京津名医30余位,采用中西医结合施治,义诊之余也对中医技艺研究推广。王静斋后人王季儒在其回忆父亲的文章中,也证实“一九三七年春,先父与天津李实忱先生谋设国医学院,志在培养中医人才。并先组施诊所,联络中医界名流,均到施诊所施诊服务,以为将来师资作准备。先父每周去施诊所三个半天,夏初开诊,仅两个月,医而愈者约七千人。适值‘七七事变’,乱及天津,因而停诊,以致宿愿未偿。”
“七七事变”之后,日本人轰炸了原警察局大楼,其背后的国医学院房屋也受到损坏。“因为是我祖父发起组织的,并且他捐款最多,所以国医学院的很多仪器,这时候就都搬到了自由道我家的院子里。我记得那会儿放学回家,院子里通道两侧都放着医学显微镜和各种做实验的仪器,上面都贴着国医学院的封条。”由于原址被毁,国医学院开业仅两个月就停办了。于是,在天津地方有关史志上,很难查找到“国医学院”的记载。
晚年居家爱写日记
李希闵9岁半开始随祖父李廷玉住在自由道的这所小洋楼里。他住在一楼的“玻璃厅”,三面都是玻璃窗,阳光充足,便于学习。“我的房间正对着楼梯口,每天早上听到五叔的皮鞋踩在木楼梯上发出‘噔噔噔’的声音,我就从床上跳起来,看五叔踩着舞步从楼上‘舞’下来。他很喜欢这种‘噔噔噔’的声音,所以故意让自己脚步变重,让全家人都听到他在下楼。每当他走到我的门口,就会停下来,一边用手梳理着头发,一边学着美国电影里的样子,跳上一段‘踢踏舞’,我就被他逗得哈哈大笑。”
作为一家之主,李廷玉在子孙的眼中却是无比威严的。李希闵回忆,家里面最威严的就是祖父。“祖父喜欢记日记,不仅自己记,还要求子孙帮他一起记。对于自己亲历的事情,祖父每天晚上亲自记录;而报章刊登的一些新闻、事件,祖父认为重要的,会嘱咐我们抄录下来。我们就当做练书法,认认真真抄写下来,这也使得我如今还对当初很多报道记载的事件记忆犹新。”李廷玉的日记共有27本,年代跨度大约为50年,他去世后,子孙将这些日记交给了国家。
1937年,日本人多次登门劝说李廷玉出面帮助日本人做事。起初,由于是旧意租界,租界当局对界内居民有所保护,日本人还稍有忌惮。后来,德、意、日结盟,意租界当局对日本人不再加以阻止,李廷玉不堪其扰,只得带着一家老小“逃”出意租界。此后,他住进了成都道上的一所小楼,直到去世。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