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袁隆平们”该如何吸引学生报考农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早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早报评论专栏作者 熊丙奇          
  提起袁隆平,大家都知道他是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是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是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吃到大米,就会想起袁隆平”,足见其大功至伟。前段时间,袁隆平现身车展,看车选车,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大部分人都认为:袁老有再多的车、再好的车都不过分!
  然而,大家敬佩、赞赏、认可袁隆平,却似乎并不代表大家也想做袁隆平。
  我在接受学生的高考志愿咨询时,经常会遇到如下的问题——“我要是选择全部服从调剂,会不会调剂到农学专业啊?”“学农学专业,今后是不是还是回农村做农民?”……这个时候,我会告诉他们,农学也是一个好的选择,现在粮食涨价、猪肉涨价,农业的发展前景喜人,更重要的是,农业并非想象中的下地种田,脸朝黄土背朝天,现在是高科技农业、都市型农业、生态农业。同时,我还会把袁隆平院士搬出来,告诉学生和家长,学农科,可以成就为伟大的科学家。
  可是,有家长对我说,再著名,他也就是“中国最著名的农民”,同时咨询我,如果不愿意去农学专业怎么办。我只有告诉他,上海的高考志愿填报,已经考虑到考生的这种需求,专门在服从调剂栏中,设立了“除农科外其他意愿”的选项。
  看来,在人们的传统意识中,农业与农民,总是形象不高大。在今天的农村,每遇高考,家长与周围人对孩子的鼓励是,再过几天,你就跳出农门;如果有考生在考大学时,被农业大学录取,善意的玩笑是,“考得这么艰难,进的还是农业大学,今后还是农民。”
  在一家网站上,网友评出了中国最受委屈的大学,其中,中国农业大学榜上有名,网友的评价是,“中国农业大学为这样一个农业大国的贡献之大,非常人能够想象,中国人总是以戴上农业的帽子而羞于见人,非常优秀的学校就这样被蒙蔽了。”在各地的招生中,农林类大学的日子都不太好过,地处北京的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两所高校及科研实力较强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常压最低控制线录取,其他农业大学的涉农林专业往往要靠征集志愿和调剂完成录取任务。
  有人提出,要鼓励考生读农林专业,应实行类似免费师范生制度。我对此不以为然,姑且不论免费师范生制度实施的效果如何,单就吸引考生报考某一专业来说,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职业吸引力。
  职业吸引力,包括职业形象、职业地位与职业的薪酬待遇。农业、农民的职业吸引力为何比较低,自然与职业形象、职业地位与职业的待遇报酬有密切关系。不妨来看看“中国最著名的农民”袁隆平,在报道他的文字中,常见的照片是他站在农田里,水稻旁,一副普通老农的模样——不是说这样的照片不好,而是所有学子看到这张照片,会觉得干到“最著名”也就这个样。
  如果按照职业发展的正常逻辑,一个中国最著名的农业科学家,因为对社会的卓越贡献而被认为身价超过1000亿元的袁隆平,不但可以拥有自己的汽车,还确实可以像网友所说,拥有私人飞机。他要是还买不起车,那这个职业,对学生来说,还有什么吸引力可言——今天的职业吸引,显然不能抛开具体收入、待遇、环境而只谈精神与奉献。
  如果袁隆平院士能坐着私人飞机,去现代化的农田,查看自己的最新科技发明,这会给年轻的学子们怎样的冲击力,原来农业是这样!学农科是这样“有出息”,他们还会把农科作为不得已的选择,作为最冷门的大学专业吗?如果有这样的镜头,我一定在高考咨询时,把它放进PPT中,展示给大家看。其实,有一些“无奈”进入大学农学专业的学生,在上大学参观现代农业之后,才发现原来农业不是自己想象的样子。
  成功的袁隆平院士为何没能改变学生们对农业的印象,没有转变大家对农业的看法,在于此前他没能(主要可能为没有意识到)用自己的成功为职业注入现实的吸引力。因此,此次他买车,所具有的效应,除引来“仇富论”辨析外,更在于引导大家改变传统的职业认识。这对农业的发展、农科人才的培养都是大好事,有更多优秀人才选择投身科技型农业发展,会使我国农业呈现新的面貌。同样,其他诸多不具备职业吸引力的职业,要提升职业吸引力,也必须扭转传统的职业形象,展示给社会完全不同的一面。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