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考古联想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上海广富林遗址发掘:"核心机密"还远未涉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最近成为新闻热点的上海松江广富林遗址考古发掘,才仅仅涉及该遗址的边缘地带,“核心机密”仍是留待未来探索的谜。上海市文管委常务副主任陈燮君昨天对记者如是说。

  保护为主 陆续发掘

  陈燮君介绍道,广富林遗址其实早在1959年就发现了,1961年进行了试挖掘。该遗址涉及的范围有15万平方米。目前仅仅发掘了8000平方米。陈燮君说,目前,能不发掘的,就不发掘,把宝贵的文物遗产留给后人。而此次广富林遗址边有工程建设,今年3月起才对该边缘地带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逾5000平方米。加上过去的考古发掘,广富林遗址发掘的面积共为8000平方米。广富林遗址的核心地带其实远远未有触及。  

  历史久远 文化之谜

  要了解广富林遗址的考古,我们要分清两个概念,一是广富林文化,一是广富林遗址,这两者不能画等号。考古专家发现,广富林遗址涉及的历史跨度从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一直到宋元时期。而广富林文化则是其中距今4000年前的一个新发现的文化时期。广富林文化是考古学界的一个新概念,它见证了4000年前上海的“移民文化”。这个时期,由山东、河南、安徽一带的移民南下居住于此。广富林文化中有“燎祭”仪式。所谓“燎祭”,就是将薪柴积聚在一起,将动物、玉、帛等物置于其上,以烧燎之。这样牲体气味可上达于天,天神可享之。这是广富林遗址考古发现的谜之一。而在那时期,黄河文明悄悄地来,后来又悄悄地走了。究竟是为什么,这也是一个谜。

  墓葬发掘 器物多样

  这次考古发掘,我们首次发掘了广富林文化墓葬,第一次发现了广富林文化时期的稻谷,和木结构房址、木桩、动植物遗存、陶器等出土。除了广富林文化时期有重要的新发现,新石器时代、周、汉、宋元各个时期也有大量考古发现,如大量出土的陶、瓷、玉、石、骨、角、木器,用丰富的实物材料谱写出上海古代历史面貌的片段。尤其发现了一批重要的周代文化遗存。其中493号灰坑中出土了大量陶器、木器和十余片龟甲。此外,还发现了一座石井,这在上海地区也是首次发现。发现的一件青铜鼎残器,是上海考古发掘出土的第一件青铜礼器。丰富的周代遗存表明广富林在周代已经相当繁荣。

  圈址保护 留给后代

  记者问,是否有计划在广富林遗址建博物馆?陈燮君说,现在条件还不具备。因为目前发掘的仅仅是广富林遗址的“外围”,没有涉及核心地带。目前的考古区域,是配合公路建设的,发掘清理完毕后,要填埋掉。而15万平方米范围内的广富林遗址早已被圈起来,属于保护地带。考古发掘不能急功近利,要尽可能把最宝贵的文化遗产完好地留给子孙后代。(林明杰)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