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农民,不该是形容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早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人类学教授黄树民《林村的故事——一九四九年以后的中国农村变革》一书,在社会科学界有着广泛影响。谈到1949年前中国农民的命运时,他说:“传统的儒学者和官员认识到农民在农业经济中的重要角色,慨赞农民之伟大……但是,这种正统的思想,只存在理论上而非现实中。”
黄树民先生的“林村”只是一个化名,经过笔者考证,“林村”就是厦门的蔡塘村,1980年时非农收入第一次超过50%,1998年时非农收入高达95%,1995年开始就是闻名的“亿元村”,2003年,已实现“村改居”。如果说1978年前的“林村”在中国还有些代表性,那此后的“林村”则不具备这样的特点。2007年,中国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实际增长9.5%,为1985年以来增幅最高一年,而城乡居民收入比却扩大到3.33∶1,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

中国农民的生存状态,多数人是不甚了解的。以农民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往往不能反映真实,甚至误读。而在日常生活中,农民一词已经越来越多地用作形容词。

面对为中国革命和工业化付出了太多的7.28亿农民,我们无法不充满愧疚,我们必须要反哺。

随着《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贯彻,广大农民将逐步实现增收,也将逐步享受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和健全的生活保障,而真正意义上的村民自治、良好的教育、在尊重传统基础上的乡村文化的繁荣更值得期待。

只有这样,广大农民不仅经济上富足,且有机会成长为健全的公民,那时,农民将不再成为一个形容词。

没有农业的现代化,中国经济不可能有强大的后劲,没有农民的公民化,中国不可能建立真正的公民社会。

可以不是农民,但我们必须为农民鼓与呼。   福建 易学君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