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中国孝文化:我们的家长扼杀了多少个黄香?(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趣味阅读
传说名菜“盘膳”与黄香有关
在湖北省云梦县还有一道鲜嫩可口、风味独特的美食佳肴——“盘鳝”,据说这道菜同黄香有着一段故事。黄香除平时照顾父亲外,还帮助父亲操持农活、料理家务。有一天,黄香从山上打柴回来,见路上有一条两三尺长、像蛇一样的“长虫”快要干渴而死,就将它带回家放进屋后的小河沟里。那“长虫”见了水后就活了过来,很感激地向黄香点了三个头,就钻进了河底。
救了“长虫”之后,黄香就把这件事忘记了。然而一年之后,黄香的父亲突然生了一种怪病,父亲越来越面黄肌瘦、浑身没有力气,黄香请来了远近闻名的医生,却查不出是什么原因,虽然黄香更加细心地照料父亲,但父亲的身体也没有好转起来。对于父亲的这个病,黄香愁得吃不下,睡不着。有一天晚上,黄香突然做了一个梦,梦里面一年前曾经被黄香救过的“长虫”对他说,它本来是玉皇大帝身边的一个黄龙童子,但是因为偷吃了太上老君炼丹炉里面还没炼好的仙丹,而发疯地在天庭里乱咬,于是被玉帝贬下了凡间,让它变成了一条“长虫”,其实它的名字是“鳝鱼”。而正是因为黄香的相救,它才没有干渴而死,现在愿意以儿孙之躯报答黄香救命之恩。黄香一听“鳝鱼”要以儿孙之躯相报,忙说:“鱼类也是生命,见死相救,解除危难,乃为人之本分,不为图报;倘若伤害生灵,实为罪过! ”“鳝鱼”却说:“善有善报,正是吾鳝鱼辈之善事善举。况且吾辈儿孙之躯本为一道药膳,食吾儿孙辈之躯实乃天意,相公不必拘礼”。
黄香一梦醒来,便来到屋后河沟观看,果然见沟里有无数条笔杆般长短,笔杆般粗细的鳝鱼,就用鱼篓装了一些回去。因为这些鳝鱼个体太小,剖不能剖,剁不能剁,黄香就将它们放进清水里养上一两天,让它们把肚子里的泥浆、杂质吐净后,再倒入开水锅里氽一下。这些小鳝鱼经过开水一氽,一条条都缩成头朝里尾向外的圆盘形。黄香又将这些盘形鳝鱼放在锅里加上油、盐、葱、蒜、胡椒、酱油等佐料煎熟后,再加少许水盖上锅盖焖一下,便端给父亲吃。说也奇怪,父亲连肉带骨头地吃了“盘鳝”后,病就完全好了!后来,人们就依据黄香烹饪“盘鳝”的做法,将这道佳肴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
相关阅读
汉代设有《孝经》“专科”
对于孝的这些故事,汉代的时候非常重视这一类故事的传播。在汉代的时候,《孝经》的地位上升到经的地位,列入七经。《汉书·艺文志》有记载,汉代传授《孝经》的有两派六家,比如今文派,有五人长孙氏、博士江翁、少府后仓、谏大夫翼奉、安昌侯张禹,各自名家,但是经文皆同。传下来的有《长孙氏说》二篇、《江氏说》一篇、《后氏说》一篇、《翼氏说》、《安昌侯说》一篇。再如古文派,那是孔氏壁中古文。此中所谓立博士学官,就是以某一经作为太学教授学生的定本,并特地立一位博士来负责教学。这就像在高等学府设立专科教授。
《孝经》、孝道在汉代受到了特别的重视,并且加强了宣传教化的力度和广度。汉代皇帝汉武帝除了以旅耆老,复孝敬,举孝廉作为孝治的措施外,还将《孝经》作为对太子、诸王进行教化的重要内容,且制度化。汉宣帝时候,下令郡国分别荐举孝弟、有行义者,任以官职。
汉平帝元始三年立学官,规定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校、学置经师一人。乡曰庠,聚曰序。序、庠置《孝经》师一人。《孝经》成为官定的教本,迅速传播开来。两年后,征召天下有学问者及以《五经》、《论语》、《孝经》、《尔雅》教授者到京师,总计竟达数千人之多。东汉诸帝还要求天下都讲诵《孝经》,以《孝经》师来主持监试。
从史籍记载看,汉宣帝、平帝以及广川王、沛宪王等皇室都曾向当时的硕学宿儒拜师,修习《孝经》。在民间,西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117年)六月已下诏谕三老、孝悌以为民师。这是政府希望通过地方上的长老和孝悌这些最底层的地方官员来推崇孝友之道。当时大概还没有正式的制度,到西汉末平帝的时候,政府则更在最基层的行政单位如乡、聚中设立学校,特别安置所谓《孝经》师来推广孝道思想,鼓励孝义行为。
后世皇帝谥号用“孝”字
东汉时,由于光武帝以及明帝力崇儒学,《孝经》又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后汉书·儒林传》记载,明帝还要求羽林之士悉令通《孝经》章句,甚至连匈奴人也让子女入学,学习《孝经》。此外,东汉时还规定,司隶校尉辖下有《孝经》师主监试经,大概连司法官员也必须熟读《孝经》了。由于《孝经》深入民间,最迟在东汉初就已经有人以《孝经》替子女命名。汉朝政府这种崇孝风尚,影响所及,历代不衰。
东汉荀悦曾说:汉制使天下诵《孝经》,选吏举孝廉。当时读《孝经》、做孝子的风气很盛。国家、社会、家庭都重视对孝子、孝女的褒奖,对不孝的行为进行批评以及法律处置。
汉代能够从公元前206年绵延到公元220年,其中有很多宝贵的治理天下的经验与教训可以总结,而“孝治天下”也是其中应该值得注意的重要内容。“孝治天下”,和谐了家庭和社会,并由孝而至于忠,移忠于孝、忠孝一体,如《孝经》言,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以孝事君则忠。由事父上升为事君,由事父的孝升华为事君的忠,于是一个家庭便与一个国家联系起来,一种伦理便与政治联系起来,这就是“孝治”的逻辑进程。
当然,汉代的孝治自然也引起了后来许多朝代的兴趣,并借鉴之。之后许多朝代皇帝的号,如谥号等也用上“孝”:比如东晋孝武帝;南朝宋的孝武帝,连年号也用了孝建年号;北魏孝文帝、孝明帝、孝庄帝、孝武帝;北齐孝昭帝;北周孝闵帝;南宋孝宗;元忽必烈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自铁穆耳谥号为钦明广孝皇帝后,以下皇帝除了泰定帝外,谥号均有“孝”;明代有孝宗,等等。又如唐代也有“孝悌力田”科、清末还有“孝廉方正”等制度,在后世也得到了充分的延伸。
主讲人简介:
姚淦铭,江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研究所所长,《百家讲坛》栏目主讲人之一。著有《孝经智慧》、《大学智慧》等书。
人物名片:
黄香,东汉黄香,字文疆,是江夏安陆(今湖北安陆市)人,他年方九岁的时候就知道事亲的道理,于是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来源:半岛晨报)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