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济南府学文庙初现当年雄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济南时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2005年9月10日,济南府学文庙千年大修启动仪式在文庙大成殿前举行。文庙建成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维修工程就此启动。
    2006年11月6日,文庙大成殿的室内彩绘已经进行过半,工作人员开始为恢复殿内陈设做准备。此前,大成殿已被成功“落架提升”了1.5米,所有外部彩绘也已完成,大成殿的辉煌雄姿已初步显现。而大成门、影壁也已基本修复完成,牌坊、牺牲所、更衣所等其他建筑也在修复之中。春节之前,大成殿以南的大部分建筑将修复完成,绿化工程将随即跟进。
    文庙“千年大修”是近期我市最重要的文物保护工程,受到了市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维修进程也受到泉城市民的广泛关注。那么,修复文庙究竟意味着什么?在修复过程中,文物专家和工作人员用了哪些先进手段?修复完成之后,文庙将在济南文化格局中扮演什么角色?记者日前对文庙修复工程指挥部总指挥、济南市文化局副局长、市考古研究所所长崔大庸等专家进行了采访,对维修中的文庙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和展望。
   辉煌→破败→新生
    济南府学文庙创建于宋熙宁(公元1068-1077年)年间,元末倾塌,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重建。据考证,目前分布在全国已知的文庙中,除山东曲阜孔庙、江西萍乡文庙、南京六合文庙、苏州文庙外,其他大多数文庙始建年代都晚于济南府学文庙,可见济南府学文庙地位之重要。
    记者曾看到过历城县志所绘府学文庙全景图,整个府学文庙的建筑群规模宏大,颇为壮观。但是到了民国时期,府学文庙便逐渐败落。解放后至今,不仅文庙内的众多碑刻流失,大部分建筑也陆续被拆除,仅存大成殿、泮池、大成门、影壁和更衣所五座原文庙建筑物。除了1965年、1982年和2003年济南市文物部门对其进行过小规模的抢救性维修之外,建国以后,府学文庙没有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维修。
    2004年4月,记者曾来到府学文庙采访,发现大成殿的四周都被密密麻麻的钢管支撑起来,像是一个缠满绷带的重病患者。大成殿屋顶和后墙出现多处倒塌现象,曾经辉煌的文庙一片破败景象。
    在2003年2月举行的济南市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市政协委员、市文化局副局长、市考古研究所所长崔大庸向大会提交了《关于迁出大明湖路小学等单位修复府学文庙的建议》,提出应该尽早修复文庙。许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近几年也分别提出过类似的提案和建议。2003年9月,省文史馆馆员蔡凤书、韩明祥等9位老人联名给省领导写了一封建议修复府学文庙的信,得到省市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04年,我市相关部门开始制订府学文庙的修复方案。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和充分论证,2005年9月10日,府学文庙千年大修工程终于正式启动。
    崔大庸说,文庙“千年大修”对济南来说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它能让传统文化的精髓得以延续。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
   多项措施为文物保护“探路”
    文庙“千年大修”工程十分浩大。为了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工作人员采取了不少新的文物维修方法。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对大成殿进行“落架抬升”大修。文庙维修工程指挥部专家、市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李铭告诉记者:“由于年代久远,地表不断抬升,大成殿就渐渐‘陷’了下去,因此我们决定对大成殿进行‘落架抬升’大修,即将大成殿全部拆掉,抬高地基,然后再用原材料在原地重建。这样一来,大成殿会显得更加雄伟,同时也能让它的排水系统和整个城市接上轨。”
    维修中的另一项重要措施就是罩室的搭建。由于大成殿的木制构件腐蚀较严重,为了避免在维修过程中遭受更多的损失,专家们决定在对大成殿进行“落架抬升”前先加盖一个罩室。李铭说,在文物维修中使用罩室在我市尚属首次,成本虽然较高,但对保护文物却大有好处,因此值得推广。
    另外,在大成殿“落架抬升”的过程中,所有建筑原料都被编了号,在复建的时候又原样恢复,而部分已腐朽的材料则用新料代替。修复过程中的重要步骤都经过文物专家的论证。
   考古发掘为恢复文庙历史原貌提供证据
    考古一般是对地下文物进行发掘,而在文庙的维修过程中,工作人员也进行了多次“考古发掘”。这些考古工作的成果,为最大程度恢复文庙的历史原貌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2005年9月,工作人员对大成殿进行了“屋面考古”。这次“考古”一是考察瓦背下的灰背层,对其层次、年代、厚度和成分进行详细分析;二是对大屋顶进行了考察研究。“屋面考古”为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材料运用和建筑形制、恢复屋顶原貌打好了基础。
    2005年11月,在大成殿墙体的拆除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了一块由清朝雍正皇帝亲笔题写的御匾。这块匾破损严重,拼接起来后推断,匾额上刻的应该是“生民未有”四字,匾上还有“雍正御笔之宝”的印章。它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济南府学文庙的价值和档次。
    2006年4月,工作人员在对大成殿前进行考古发掘过程中,发现了一条雕龙御道。御道位于大成殿月台正前方,两侧分别有七级台阶,中间则雕有精美的双龙戏珠图案。由于这一年代久远的御道非常珍贵,在新月台修复中它被就地保护了下来。
    2006年10月,工作人员在大成殿南边发掘了十余块明清时期的残碑,这些碑刻的规格都相当高,其中一块碑首是雕龙碑首,另外两个碑座上都雕有双龙戏珠的图案,可见当时朝廷对文庙的重视。与此同时,大成殿以南、泮池以北的考古发掘又发现了文庙牌坊的基址。从发掘出来的基址看,文庙牌坊应为六柱五楼的木结构建筑,还横跨玉带河,相当雄伟。基址的发现,为文庙重建雄伟牌坊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构建泉城历史文化中心区
    济南府学文庙的千年大修不仅吸引了泉城人热切关注的目光,也引起了全国文物界的重视。9月26日,由中国孔子基金会、济南市文化局和《中华遗产》杂志社共同举办的“全国文庙保护与利用高层论坛暨济南府学文庙修复座谈会”在济南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各地文庙负责人纷纷介绍了所在地文庙的情况,为济南府学文庙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借鉴。
    “全国文庙保护与利用高层论坛”的召开,说明了济南府学文庙千年大修在全国引起的反响。而作为传承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场所,修复后的文庙在济南的文化格局中也将扮演重要的角色。根据规划,文庙将与泉城古城风貌带相结合,形成南与芙蓉街相接、北与大明湖相望的历史文化中心区。
    令人高兴的是,随着文庙修复的顺利进行,由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题写匾额的“文庙讲堂”也即将在济南府学文庙开讲。中国孔子基金会副秘书长王大千告诉记者,全国“文庙讲堂”将以济南府学文庙为“龙头”,整合全国文庙的资源,邀请知名学者讲授国学,传播传统文化。由此可见,济南府学文庙将再次成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场所。
    作者:钱欢青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