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激活记忆中的古典风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辽宁日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图片说明:少年时代诵读古诗文,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人生的黄金记忆期进行“抢救”,但在内容的选择过程中还是要慎之又慎,糟粕是必须剔除的。   


 

铁岭市银州区的杨女士最近为孩子的语文课发愁,刚刚升入高中的女儿,面对较之初中小学陡然增加的大量文言文一筹莫展,《刺秦王》、《鸿门宴》等等,那里面的“之乎者也”,字字篇篇都犹如“外语”般晦涩难懂。
  与此同时,同一座城内的陆漫兮却已经能够流利地背下350篇古诗文了,他刚刚11岁,《论语·学而篇》、《庄子·逍遥游》、《孙子·谋攻篇》、《前出师表》、《兰亭集序》、《桃花源记》……小脑袋一晃,连奔儿都不打。而在银州区第十六小学,1000多名学生,随便找一个都有这样的能耐。
  赵广钧这几天心情不错,这缘于一直摆在案头的那份9月14日《中国教育报》头版刊发的一则消息。消息的主标题是《中办国办印发〈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副标题是《中小学课程要融入传统文化内容》,内容是: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在中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寥寥数百字,却令校长赵广钧长舒了一口气。“纲要”中提到的那些,他早在2004年就已经在自己的银州区第十六小学开展了。将近三年的时间里,他的改革就像当年小岗村将土地包干到户一样,在从未间断过的争议与质疑中进行着,如今终于“一锤定音”,他的创新无异于得到了“最根本性”的支持。

  让孩子感知一个民族的伟大灵魂

  赵广钧不是一个“老学究”,他刚刚35岁,但作为教师,他太了解如今的学生了,会英语、懂电脑,一个个小脑袋瓜里,装满了《猫和老鼠》与《变形金刚》,装满了歌星影星,装满了圣诞节、平安夜,唯独对祖国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几乎一片空白。赵广钧认为,对于中国娃来说这是一种可怕的“先天缺陷”。“激活传统”,赵广钧提出这四个字时,许多老师一脸茫然。“传统文化进校园”,赞成者有之,反对者同样一个接一个,这里面有家长、同行,甚至是本校的老师。
  “咋地,还要把十六小变成私塾了?”“我家孩子学‘奥数’、钢琴、画画,哪有工夫背之乎者也,本来时间就紧,这不是给他们‘增负’吗?”面对质问,赵广钧还是行动了,“做一个行动的校长,用事实回答吧!”
  虽然现在很多学校掀起了“国学热”,但在全市甚至全省,赵广钧却是第一批“吃螃蟹”者,十六小学是东北三省第三家参加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推出的“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的学校。如今,走进这所学校,书香气扑面而来,院墙上尽是诗书画,连草丛里都立着五块“孝、信、仁、勤、忠”文化石,教学楼内,走廊上悬挂着百余首古诗文字画。还不止这些,在铁岭市的所有小学中,赵广钧第一个把上下课铃声分别变成了民族乐曲《步步高》和《茉莉花》。学校的兴趣活动小组更显传统特色,国画小组、书法小组、太极拳小组、篆刻小组,古筝队、二胡队、谜联社等等一应俱全。
  眼下,十六小的孩子都爱过“中国节”,他们能说出每个节日的由来。因为春节的时候,学校会要求学生拜大年、抄春联、给父母洗脚;清明节祭扫烈士墓;端午节通过书画大赛,纪念爱国先人;中秋节举行赏月赛诗会;重阳节是十六小的“孝敬日”;孔子诞辰日则开展“读千古经典,与圣贤为伍”古诗文吟诵会……
  “这并非无用的形式化,我只是想依靠无处不在的环境与氛围熏陶出一批‘中国娃’。”赵广钧说希望能借此让孩子们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成长。

  并非“复古”

  有人用“复古”来形容十六小的行为,赵广钧说这是曲解,也是他在校内弘扬传统文化最注意的一点。
  如今,作为十六小学校本教材,厚达212页的《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读本》,已经在铁岭市引起强烈的反响,现在可以肯定地说,这是全省第一本以此为内容的校本教材,全市专为此在该校举行了两个现场会。
  为编这本书,十六小的老师们对所收录的每首古诗词都慎之又慎,因为“剔除糟粕”说易做难。比如《三字经》,经过反复研究后,他们决定不用,像里面的“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等,很明显地是在宣扬封建伦理道德,如果让现在的孩子接受这种思想熏陶,也许会贻害无穷。
  所以,赵广钧说“传统文化进校园”不能称之为“复古”,而是在“扬弃中传承”。文化经典是民族财富,但学它不是为了去抵制、防范现代化的思想,比如民主与科学。
  “诵读古诗文,不是为了复古,更不是企图通过它来抵消对于外来文化的吸引。不要以为提倡一个方面,就是抹杀其他方面,或者把这一方面看得比所有方面更要紧。在汲取外来文化的过程中,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考核和分辨,控制并找出其适当的资源,来和汲取过来的外来文化同流合轨,进行创造性的转化。‘五四’时说过不要读中国书,这是特定时期偏激的话。今天对传统文化要冷静思考、科学对待。”著名历史学家王元化的这句话,赵广钧一直牢记在心,甚至成为了他的“指导思想”。
  正是因为银州区十六小学的成功经验,使他们于2005年承担起了《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这一中国教育学会的“十一五”规划课题,作为一个基层学校,独立开展国家级课题研究,是十分罕见的。今年,他们又在全国首届学校文化建设高层论坛中,被评为国家级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

  将枯燥变为乐趣

  左悦肩上挂着三道杠儿,现在是6年1班班长,即使这样的好学生,几年前,听老师说让他们背古诗文时,也很反感,同学们都这样,他们甚至用“烦人”和“老师太坏了”来形容这件事。
  孩子们的抵触是正常的,对于他们来说,古文里的生字词太多了,每一句都极难理解,相对于看卡通来说是痛苦的。所以,在不强制的情况下,如何培养学生们的诵读兴趣就成了摆在赵广钧面前的一道难题。
  王佳琦是6年组上个月背诵古诗文的擂主,现在她每天都不敢放松,会十分主动地抽出一点课余时间背诵,同学们都在盯着她这个“宝座”呢!
  用成功的体验来补偿过程的艰辛,是赵广钧和老师们想出来的一个激励法。每个年组都会按时间顺序产生一个周冠军、月冠军、季冠军和年冠军,每学年末,还会来个全校古诗文擂台赛,选出“总冠军”,陆漫兮就是上学期打败了曲彤洲后夺冠的。
  不光“打擂”,眼下的孩子们还把“晋级”看做是件很有面子的事,他们每人手里都有一本“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考级证书”,从一级到九级,背得越多,级别越高,凡获得三级以上的同学,视为校级特长生,获得八级则会被授予“校园之星”称号。
  按照赵广钧的计划,每名学生走出十六小学的那一天,应该掌握200首古诗词、100篇古文。看起来量很大,其实并不难,分解到每周,背一篇就可以。每天第一节课前的20分钟、每周四下午的两节课,是固定的老师引导诵读的时间。
  当然,即使背得再熟,孩子们还是无法充分理解每篇古诗文的含义,陆漫兮背原文十分流利,但解释起来却眉头紧锁。这也正是许多人质疑之处,小孩子根本不明白,让他背下来有啥用?但赵广钧认为,少年阶段理解与否并不重要,所以,他才提出“直面经典,不求甚解,但求熟背,终生受益”。
  “小学阶段,背下来基本就会一生不忘。有人说,现在的孩子,课内背教条,课外背各种广告词、影视剧台词、流行歌曲,甚至一些垃圾文化。我认为背诵古诗文某种程度上是对记忆的‘黄金年代’的一种抢救。当然,谁也不能说,他背下来了,就一定会成为尖子生,就一定会考上大学,这也不是我们的目的,包括现在,除了增强记忆力和朗读能力之外,也没有什么更直观的作用。但此时让他们去积累千古美文,先‘吞’下去,之后用一生的时间去理解,去体会,一定会受益无穷。五千年大浪淘沙所沉淀下来的精华,只有在人生旅途中经历了酸甜苦辣或许才能真正弄懂其中之意、之味.所以,它的效果甚至可以50年之后再看。”赵广钧坚信,少年读古,可以树人。 

    作者:刘立纲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