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其争也君子——谈中华传统体育精神(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新浪博客《光明日报》国学版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射箭图(敦煌莫高窟第53窟窟顶)
来自奥林匹亚山上的奥运圣火,正在中华大地传递,激发着几千年来一直蕴含在这个民族血脉中的体育热情。同灿烂悠远的中华文化一样,中华体育也是中国人文化基因中的重要成分。 

  清华大学教授彭林:

  乡射礼——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彭林教授作为研究礼学的专家,根据《仪礼·乡射礼》用现代的语言清晰、完整地再现了春秋战国时期非常普及的一项体育运动——乡射礼。

  先秦时期,每逢春秋两季,由官员、卿、大夫、士和学子等参加的比赛便会举行。场地是州立学校。主持者叫做“宾”,多为德行卓著、尚未获得官爵的处士担任。

  射位设在堂上,箭靶称为“侯”,置于堂正南方三十丈远的地方。侯的左前方有一曲圆形的皮制小屏,供报靶者藏身之用,称为“乏”。弓、箭、算筹以及各种射具陈设在西堂。乡射礼的核心活动是射手之间的三轮比射,称为“三番射”。每番比射,每位射手都以发射四支箭为限。
  第一番是教练教大家练习。教练在这里被称为“司射”。司射先作射仪的示范,然后选手依照练习。由于第一番射是习射,所以不管射中与否,都不计成绩。

  第二番射是正式比赛,要根据射箭的成绩分出胜负。比赛结果公布后,胜方射手要脱去左袖,戴上扳指,套上护臂,手执拉紧弦的弓,表示能射。负方射手则穿上左衣袖,脱下扳指和护臂,将弓弦松开。各组射手先后上堂,负方射手站着喝罚酒,然后向胜方射手行拱手礼。

  第三番射的过程与二番射相同,只是增加了音乐伴奏。乐工演奏《诗经·召南》中的《驺虞》,乐曲的节拍,演奏得均匀如一。只有应着鼓的节拍而射中靶心者,才抽出算筹计数;否则,即使射中也无效。第三番射的比赛结果公布后,各耦射手顺序上堂,负方射手喝罚酒,并向胜方射手行拱手礼。

  据《礼记·射义》记载,“除了败军之将,对国家灭亡负有责任的大夫,以及为了贪财而成为别人后嗣的人之外,都可以入内。”可见乡射礼对于参加人的道德有着很高的要求。

  这项运动还强调正确对待比赛以及对手的态度。孔子说过:“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今天,我们看到,日本、朝鲜的相扑、跆拳道等传统竞赛项目,在比赛之前和结束之后,双方都要作揖或者鞠躬,互致敬意,这正是乡射礼的遗风流泽。

  射箭传到韩国、日本叫做“弓道”。“道”讲究的就是有所体悟。彭林教授还举了一个例子:清朝有个大学者叫阮元,他读书时母亲曾经对他说过为学好比射箭,因为射箭时人要站得正内心要平和。站到那里以后目标是否始终如一,而且要沉得住气。为学与射箭是一个道理。目标要专注用力要精猛。发而不中要反求诸己。

  中国体育史学会秘书长崔乐泉:

  考古资料——为了解中华传统体育打开一扇窗

  “如今,利用考古学提供的大量的、不可多得的相关资料对中国古代传统体育文化进行研究,已经成为学者们遵循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体育文物为人们了解中华传统体育文化打开了一扇窗口,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文化记忆。”崔乐泉表示。

  河北唐山战国镶嵌狩猎纹壶、湖北江陵秦代角抵图漆绘木篦、河南郑州汉代击剑画像砖、甘肃敦煌莫高窟唐代武艺对练图壁画……透过体育文物这扇“窗口”极目远眺,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如浩荡长河,源远流长、汩汩滔滔地穿行在华夏历史的沃野田畴。

  “我国体育文物数量丰富、类型多样,从新疆到福建、从黑龙江到海南,几乎遍布全国各地,覆盖了从史前到明清各个历史时期,这足以反映出我国传统体育的多姿多彩,及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位置。”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人们对承载体育信息的体育文物逐渐重视起来。通过对文物资料中关于传统体育内容的梳理,可以将我国的传统体育分为射箭、球类运动、武艺武术、田径、练力与举重、角力与摔跤、水上活动、棋类活动等十四大类,而每一大类体育运动又可细分为许多小项,比如射箭运动中就有习射、射侯、战射、弋射、弩射、猎射等;而棋类活动则可分为围棋、象棋、塞棋、六博棋、双陆棋等。我国传统体育项目之丰富可见一斑。”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