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考古联想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身体魁梧相貌威严 突厥石人"佑护"着天山牧民(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新华网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位于新疆温泉县天山支脉阿拉套山前坡地上的石围墓石人(7月13日摄)。新疆温泉县所在的西天山草原,曾是远古部落赖以生存的一处“福地”。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考古人员在这里发现了大量墓葬群以及石人、岩画、祭祀遗址等草原文化遗迹,考古人员经过调查发现,人类在这些遗址的活动时间至少延续了千年。 新华社记者 沈桥 摄 


这是位于新疆温泉县深山草场中的石人(7月13日摄)。它面东而立,背后群山延绵,由花岗岩精刻而成。新疆温泉县所在的西天山草原,曾是远古部落赖以生存的一处“福地”。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考古人员在这里发现了大量墓葬群以及石人、岩画、祭祀遗址等草原文化遗迹,考古人员经过调查发现,人类在这些遗址的活动时间至少延续了千年。 新华社记者 沈桥 摄

  进入新疆温泉县所在的西天山草场,不期就会与一尊千年石人相遇。与伊犁、阿勒泰的草原石人不同,这里的石人十分尊显,颈上缠有哈达、绸缎,脚下供有奶酒、奶酪等食品,俨然是“佑护”牧民的神灵。

     7月中旬,记者跟随参加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的考古专家,在温泉县的深山草场中见到了这样一尊石人,它面东而立,脚下牧草连片,背后群山延绵。石人“身高”2.85米,是一尊典型的突厥石人,由花岗岩精刻而成,身体魁梧、相貌威严,大眼、阔脸、八字胡须,身穿阔袖翻领长衣,右手托杯于胸前,左手在腰间握刀,腰系宽带,腰间左侧另配小刀,脚蹬皮靴。

    考古专家认为,这尊石人生动反映了自公元6世纪就活跃在北疆草原上好战的突厥贵族或武士形象,属圆雕突厥武士石人艺术中的精品。

    距石人武士不远处还有一尊半身女性石人雕像,身高只有0.9米,雕刻者选择白色花岗岩线刻而成,圆脸,眼睛很大,一手持酒杯,一手置于胸前,因年代久远已向南倾斜,但面部依旧朝向东方。

    “这里的石人不同于其他草原的石人,当地蒙古族牧民认为草原先民留下的石人都是神灵。”温泉县文体局局长巴特说:“牧人们向石人祈祷生活幸福、亲人安康、牛羊肥壮、牲畜满圈。”

    巴特说,在西天山草原上,隔一两道山梁就会出现一两尊默默伫立的石人,与新疆其他地方相比,这里的石人不会感到寂寞。生息于此的牧民骑马经过时,常常会驻足停留,甚至像祭拜敖包一样敬奉有加。

    石人是新疆草原文化遗存的一种表现形式,有墓地石人和随葬石人两大类,主要分布在天山山脉与阿尔泰山脉。这些石人虽身处各地,形态各异,但都是面向东方。


这是在新疆赛里木湖北岸发现的一尊带发冠的石人(7月13日摄)。目前,新疆已发现草原石人200多尊。普查人员称,随着普查工作的推进,新疆草原石人的数量还会增加。新疆温泉县所在的西天山草原,曾是远古部落赖以生存的一处“福地”。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考古人员在这里发现了大量墓葬群以及石人、岩画、祭祀遗址等草原文化遗迹,考古人员经过调查发现,人类在这些遗址的活动时间至少延续了千年。 新华社记者 沈桥 摄

 

7月13日,一位考古人员在拍摄草原石人。新疆温泉县所在的西天山草原,曾是远古部落赖以生存的一处“福地”。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考古人员在这里发现了大量墓葬群以及石人、岩画、祭祀遗址等草原文化遗迹,考古人员经过调查发现,人类在这些遗址的活动时间至少延续了千年。 新华社记者 沈桥 摄

毛咏、罗骁兵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