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聊斋》之乡的那些人和事:为富能仁李永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淄川县志》记载的大都是高官显贵、孝子节妇的事迹,对于平民百姓很少涉及,但李永康却是一个例外。《淄川县志》记载了李永康做的两件善事:一件是解纷劝善,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的《刘姓》将其绎成了一篇妙趣横生的故事;一件是罄资建桥,蒲松龄为此撰写《龙泉桥碑》,赞扬他的善行义举。
《淄川县志》记载:“乡有豪恶某姓者,与苗姓田相连。苗种桃数株,苗子饲其桃,某怒以为攘己物也,将讼诸官。康见之,碎其词,力为排解,某尤怒不已。会以阴谴悔悟,乃德康焉。”《刘姓》在此基础上大大发挥了一番,情节离奇、引人入胜。《刘姓》讲道:李永康经营当铺,碰到刘某拿着状纸告姓苗的抢占他的桃树,李永康劝他不要告状,还把他的状纸撕了。李永康让姓苗的向刘某赔礼道歉,刘某大骂不休,坚持非告不可。事后,有人说刘某死了,李永康惊讶不已。又隔了几天,李永康见一个人拄着拐杖蹒跚而行,居然是刘某。李永康讯问根由,刘某解答了“阴谴悔悟”的全过程。原来刘某病中昏迷,被两个衙役捉着见官,官员满脸怒气问道:“你就是刘某吗?你恶贯满盈,不知悔改,又抢占他人财物,应当烹死!”旁边小吏查了记录说:“此人有一善事,不当死。”官员脸色缓和了,说道:“暂且送他回去吧。”几天后刘某苏醒,方知去的衙门是阴曹地府。刘某在李永康的感召下,决定改恶从善。《刘姓》接着又讲道:桃树讼案过后几年,李永康到周村去,碰见刘某又在与人争吵。李永康笑着喊道:“你又想打桃树官司吗?”刘某顿时语塞,脸色也和缓下来,不好意思地离开了。
《淄川县志》记载,距淄川县城30华里的地方有条龙泉沟,阻碍交通,当地百姓商议修建桥梁,但工程艰巨,开支浩大,需要一千两银子。李永康捐出全部家产建桥,终于完成了这项工程。李永康还在焦村捐资建桥,桥未建成,人就去世了。他的弟弟李永誉继承兄长的遗志,出钱出物,最终建成了此桥。时任淄川知县张嵋特意书写了“名高月旦”的匾额,表彰李永康的功德,全县百姓都认为这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
李永康罄资建桥图的是什么?很大原因是图个好名声。这座桥刚建到十分之一时,李永康就拜托曾任翰林院检讨的唐梦赉写了《龙泉桥记》,记录这一盛况。后来大桥竣工,李永康的儿子要将《龙泉桥记》镌刻到山崖上,却找不到这篇文稿,于是委托蒲松龄重新作文记载此事。修桥铺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管李永康当初的动机如何,毕竟建成大桥,方便了人们出行。就此来说,就应该感谢李永康。于是,蒲松龄概然撰写了《龙泉桥碑》,详细记述了李永康建桥过程。
蒲松龄在《刘姓》的篇末盛赞李永康:李氏兄弟都称得上富豪,然而李永康忠厚谨慎,喜欢做善事,从不以富自夸,确实是个忠厚君子。看他排解纠纷、劝人向善的举动,他的生平可想而知。蒲松龄还为此大发感慨:古人说:“为富不仁。”我不知道李永康是先仁而后富呢,还是先富而后仁呢?蒲松龄的言外之意是,李永康是“为富能仁”。(孙启新)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