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盲目的文化自傲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文汇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孙逊
    
    近日,读到郭庆祥先生的大作《庸俗的清宫皇家收藏》(《文汇报》8月29日“鉴藏”版)。文章的中心观点是乾隆是位“色厉内荏、虚伪阴狠”的封建专制皇帝,他的“收藏”自然也“专制”和“极权”,具体表现在“刚愎自用、真假不分”,“夸示炫耀、糟蹋艺术”,“好大喜功、滥用财力”等多个方面。而且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连著录古代书画的《石渠宝笈》也一起遭炮轰质疑。郭文提出不迷信清宫皇家收藏,这有它合理正确的一面,但文章对清宫皇家收藏和《石渠宝笈》的总体评价是典型的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显示了一种盲目的“文化自傲”。而文章随意乱贴政治标签的做法,也是学术研究之大忌。
    
    说乾隆“文化专制”,这完全正确,我们还可列举出更多更确凿的历史事实;但由此引申出乾隆的收藏也“专制和极权”,再由此扩展到整个“清宫皇家收藏”,并以“庸俗可笑”四字以蔽之,恐怕于情理和历史事实都不符。
    
    其实,所谓“清宫皇家收藏”,不只是乾隆个人的行为,而是历代皇家收藏的传承和积累,是前代和本朝艺术精品的汇聚和集大成。由于皇家的特殊地位,其周围总是可以积聚到一批当时最有才华的艺术家和鉴赏家,因而其收藏自然囊括了传世最优秀的作品。虽然这些艺术家和鉴赏家难免会跟着皇帝的个人喜好打转,“做些歌功颂德的马屁文章”,但他们毕竟代表了那个时代创作和鉴赏的较高水平;虽然乾隆本人的艺术趣味不算很高,鉴赏水平更是有限,但也不至于低到“庸俗可笑”,乃至于蠢到“买椟还珠”;虽然皇家收藏中也会吃进一些赝品和平庸之作,但总体而言它是传世精品中一座最丰富的宝藏。即如《石渠宝笈》,我们尽可以对其中一些著录重加考订和分析,但它的历史文献价值岂可一笔抹杀?仅凭一些似是而非的推断,就给清宫皇家收藏贴上诸如“专制”、“极权”和“庸俗”的标签,这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
    
    因为乾隆是专制皇帝,因而他的收藏和整个清宫皇家收藏也都“专制”和“极权”,那么历史上的帝王哪个不是专制皇帝?推而广之,历代皇宫内府收藏岂不都是“专制”和“极权”的衍生品?哪还有什么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可言?其实,“专制”和“极权”是政治层面的概念,和艺术品收藏的高雅和庸俗并无直接的关系,也许正是因为其“专制”、“极权”,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皇土”,天下的艺术精品才大都入其囊中。不仅中国如此,世界各国的皇家宫廷收藏也都是如此。
    
    郭文讽刺迷信《石渠宝笈》和清宫皇家收藏是反映了这些收藏者的“文化自卑”,其实俯视和藐视更反映了当下某些收藏者盲目的“文化自傲”。“文化自傲”和“文化自卑”同样不足取,因为在“文化自卑”的背后,作祟的是对古人和皇家的盲目崇拜,而在“文化自傲”的背后,潜藏的是对历史的虚无态度。
    
    任何艺术品收藏都必须经过时间的考验和历史的淘汰,这是古今通则。清宫皇家收藏和《石渠宝笈》著录的,大都是经过数百年乃至上千年历史淘汰而积淀下来的精品,即便其中有平庸之作,其历史文物价值也已使作品变得沉甸甸。而被当下某些炒家标榜和炒作的某些所谓的“当代大师”作品,最终也并未经过历史的淘汰,谁能保证它们的价位永远“翻跟头似地往上涨”呢?依个人浅见,被当下某些炒家高调收藏的某些“大师”精品,肯定有相当一部分要被历史淘汰掉,而被郭文指为“庸俗”的“清宫皇家收藏”,再经历史的风雨,也会更加彰显出它独特的历史文物价值。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