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龚鹏程:国学经典阅读目的不是为了培养乖小孩(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东北新闻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让孩子读《弟子规》是一种威权心态
除了学界对国学经典的重新梳理与研究,在公众的普及层面,现在最热的是两件事,一是对传统文化中的健身、养生理论的通俗化解读,还有就是中小学教育中的“读经热”。前者良莠不齐,商业化的意味浓厚,暂可不提,而后者,涉及到一代人的传统文化教育,却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
小学生一入学,就被要求背诵《三字经》、《弟子规》,这样的方式好不好呢?
龚鹏程认为,《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都是古人的蒙学教材,是给孩子识字、启蒙用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学经典。而这其中,《弟子规》是最差的一种。《弟子规》的内涵出于《论语》中的一句话:“弟子入则孝,出则弟……”但这一句只是儒家博大精深的文化中的一部分。《弟子规》的创作者仅以这句话来概括儒家,殊觉窄化,且其主导思想就是为了规范孩子,教小孩要乖、要听话、要守规矩。这其实深层次地显示了成年人的一种威权心态,不是要教孩子怎样认识世界,而仅是告诉孩子规矩就是这样的,遵守现存的秩序就行了。我们还让孩子以此来作为国学入门,与古代帝王让百姓做顺民有何不同呢?
龚鹏程认为,相比起来,《三字经》、《千字文》的内容就要好得多。《三字经》开篇就说,“人之初,性本善”,这是儒家思想的人性观;其后还有对历史的认识,对宇宙的认识。读这些,会启发孩子放开思路,从一个更大的视野认识世界。
现在很多学者和教育界人士仍在推行经典诵读活动,其中一个重要观点就是:一个人在童年时期的记忆是最好的,孩子从小背诵国学经典,记得最牢,即使不理解也没关系,等大了就会慢慢理解了。
龚鹏程认为这种方法并不正确。将近十年前,大陆最早推行经典诵读,有一个大背景是当时的师资不足,没有足够的国学教育人才,经典背诵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当然,只要孩子听话,他什么都能背。但是,如果他不了解、没兴趣,而现在又不像古代,只有读书这一件事,有那么多网络游戏、电视节目吸引着他,他就会把国学理解成一件非常枯燥乏味的事。
所以,龚鹏程认为,培养青少年的阅读兴趣,还是应从古代的诗歌和文学作品入手,从中感受到什么是最伟大的人格,什么是中国语言最美的辞章,从小就养成他站在高处的大格局。
那么,这其中会不会存在文字或者理解上的障碍呢?龚鹏程认为,这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难。从每个人的阅读经验中都可以看到,认字、解词、语法,这些语文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其实在读文学作品时并不重要。作品读多了,这些事情自然而然地就解决了。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