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佛学一席谈:拷问苦难(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不随缘的痛苦
石语:自然规律之外,生活中的烦恼痛苦,几乎都是需求的不满足。基督教制定了律法来规范人的欲望,佛家怎样引导化解不满足的痛苦?
净因法师:对于欲望,佛家除了对出家人和居士有一定的戒律外,并不否认需求的正当性,更重要的是看欲望对你自身起的效果,是让你快乐还是痛苦。而这取决于你能不能随缘。不随缘的需求,超出现实条件的需求,是强求,是妄念,等候他的必然是苦果。
比如吃饱饭是正当的需求,但米饭是饱,人参海参也是饱。看人家吃山珍海味,你吃不起,就烦恼,这就是妄念,是因为你不随缘。妄念带来痛苦。
觉悟到苦的根源,放下,不强求,就能脱离苦恼,得到当下满足的快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僧人托钵行乞,是一样的道理。
石语:对于权贵豪富来说,由于欲望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他们是不是就不存在苦的问题,不需要觉悟了呢?
净因法师:没有觉悟的人,欲望是无止尽的,所谓骑着骡子思骏马,官居宰相想王侯。富可敌国的人,如果不能随缘,照样受着乞丐的痛苦。
另外,世界因缘不定,福报也有用完的时候,现在的富贵之人将来可能贫贱,今生享的福越大,来世失去时感到的痛苦也越大。因此,任何人都会感到苦,都需要认识到苦。
苦难的教育意义
石语:常常听到人叫苦,人们为什么无力摆脱苦恼,得到快乐呢?
净因法师:凡是在叫苦的,还不是真正觉悟,是对苦有了初步的感受,但苦头还没吃够。真正吃够了苦的人,没有时间叫苦,而是在反思的过程中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化解苦上,然后才能放下苦。从生命的最低点,重新上升,这叫转迷成悟。
从认识到苦,到得到快乐,要通过有效的方法步骤,所谓四圣谛(苦、集、灭、道),先认识到苦,有勇气面对,承认自己有麻烦(苦谛)。下一步是找到原因(集谛)。再进一步,相信任何麻烦一定可以化解(灭谛),从而建立起离苦的信心。第四步就是踏踏实实用各种方法努力去化解麻烦(道谛)。这种过程,可以说跟你信佛与否都没有关系,和佛陀没关系,是化解人生旅程中遇到的任何问题的四个步骤。
石语:这好像无关信仰,也是一种社会心理教育机制?
净因法师:讲苦不是为了强调苦,是为了让人正确面对苦难和得到疗愈。现代社会,人们很少关注到苦难教育。我们在学校里受的教育是五讲四美,一片光明。出来到了社会上,四处碰壁,无所适从,开始怨天尤人。这种教育,看起来很积极,效果却不好。
就像打预防针,佛家提醒人生需要直面苦难,就像基督教提醒人类需要反省罪恶,都不是为了宣扬苦难或罪恶,而是要培养应对苦难与罪恶的能力,以致最终超越苦难。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