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嘻嘻熙熙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冯骥才:中华民族最深的根不在城市,在农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人民网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中华民族最深的根不在城市,在农村”,“如果一个民族农村的文化没有了,我觉得文化的根基本上就没有了”, 在谈到中国古村落保护的时候,全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显得忧心忡忡。

保护古村落刻不容缓

近些年,中国古村落迅速大量的消失,在当前农村城镇化进程发展过程中,如何保护古村落、保护古村落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积淀显得刻不容缓。

中国有将近五千年的农耕社会历史,有的村落有上百年甚至上千的历史。在社会转型时期,我们遥远的“根”:大量的历史文化财富大部分散落在这些古村落里,冯骥才说,古村落是中华民族最深的根植所在,大量的历史文化财富蕴含其中。如果一个民族农村的文化没有了,那么文化的根就基本上没有了。冯骥才提出,希望国家能够下决心,对中国古村落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调查,依靠专家调查,由专家确定哪些重要的古村落需要保留、传承下来。

古村落被旅游开发 面目全非

冯骥才讲到,这些年做了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抢救,一个个整理出来,变成国家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的原始环境和它本身所附带的载体就没有了。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保护”,比如说长城,长城不坏,就是保护住了,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保护文化遗产的原生态,如果这个外在的环境没有了,如民族歌舞不再是在村落里表演,而变成在社区的小院里,那这个就完全不是原来的感觉了。

物质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冯骥才说,最近十年,古村落快速消失,只有极少数被当做旅游开发项目保留下来,但是被旅游开发过的古村落也已“面目全非”。一个村落进入旅游开发程序后,是按照商业规律来进行改造的,符合商业运作规律就被保留下来,相反,如果不符合商业规律的就被忽略,文化被肢解,不再是本来的面貌。古村落如何被合理保护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议题。

谈到出台不久的《非遗法》冯骥才认为,这对于保护我们国家的文化遗产和文化财富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具有很鲜明的意义。但是,对于首部《非遗法》或许在概念、学理,特别是可操作性方面,应该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比如明确《非遗法》的具体执行和监管部门等,还期待有关部门尽快制定相关细则。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