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刘梦溪:清宫戏泛滥误读传统文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重庆晨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昨日下午,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兼职教授刘梦溪作客三峡大讲堂,在市委礼堂做了题为《百年中国:文化传统的流失与重建》学术演讲,剖析中国文化传统的特质,直言泛滥的清宫戏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误读。 
  打算站着做讲座 
  昨日,满头白发的刘教授身着中式套衫,在将近两个半小时的讲座中,没有喝一口水,他甚至打算坚持站着做完讲座。 
  从儒家思想、文官制度、宗教信仰到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刘教授从13个方面分析了中国文化传统的特质,他从文化发生学的角度解释了百年来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缓慢的原因,并提出中国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统一体这一观点。 
  “清宫戏的泛滥让我反感,难道传统的中国文化就是大辫子、张嘴就是奴才吗?”刘教授认为,中国曾经历唐朝、汉朝、明朝,为什么电视里就堆积着那么多清宫戏呢? 
  校服要有中国特色 
  刘教授提醒人们应重新关注传统文化的价值,重塑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他认为,文化传统的重建需要创新和想象力,突破点就应该在中小学课程的设计、家庭教育的言传身教以及礼仪文化的规范上。 
  刘教授说,自己反对将中小学校服做成运动衫,因为校服是在节日庆祝和庄严场合上穿的,校服要漂亮而且有中国特色,不是日常便装。他建议教育部长当前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校服改了。 
  刘梦溪,196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化》暨《世界汉学》杂志创办人、主编,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兼职教授,文艺学学科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包括《中国现代学术史略》、《红楼梦与百年中国》、《21世纪的挑战:亚洲价值的反省》等。 
  刘梦溪观点尊严比什么都重要 
  揭发他人丢了尊严 
  我向大家推荐一部电影,这电影是《闻香识女人》。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两个男人之间的故事:年轻的学生查理无意间目睹了几个学生戏弄校长的过程,校长让他揭发出恶作剧的主谋,否则将予以处罚,但他却始终保持缄默。后来,退伍军人史法兰中校在学校礼堂上为查理进行了精彩的辩护,使查理免于处罚,他那段演讲非常精彩。 
  而我们现在幼儿园里的小孩子,老师一问“这是谁干的啊?”大家都争先恐后地揭发“是他,是他”。这是有问题的,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当你为了让自己清白,或者想借此炫耀而揭发他人时,你就丢了自己的尊严,而尊严比什么都重要。 
  研究生遇见导师如何称呼? 
  我们自称礼仪之邦,但现在我们真的对这个称谓问心无愧吗?我看未必。我给一群研究生出过一道题,你的导师走过来了,该怎么称呼?有的研究生回答“老师好”,我说这是小学生的水平。正确的称呼应该是轻轻低头叫“老师”,不要让老师停下来,注意,不要在前面加姓。 
  国家大剧院选址错误 
  我们对于传统文化一直在曲解着,一方面不重视,一方面又肆意破坏。我在北京呆了40年,不断看到有历史味道的东西被高大的楼盘破坏,难道开发商可以代表现代文化吗?国家大剧院难道一定要在人民大会堂旁边来建吗?这里建现代化的东西对旧建筑是破坏,如果建仿古建筑又不伦不类,照此下去,中国地再大也无法抵挡文化被破坏的步伐。 
  只有唐朝才叫“盛世” 
  我们总是很醉心于康乾盛世,但康熙四十八年时别人的工业革命就开始了,乾隆二十九年英国发明了织布机,乾隆三十四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这样难道可以叫做“盛世”吗?我觉得只有唐朝是盛世,那时君权和宰相的权力分配比较合理。 
  不能自己消灭自己的文化 
  我们的幼儿园老师,他们接受的教育就存在对传统文化接受不够的问题,他们来教孩子,我很担心。圣诞节是谁诞生了,感恩节感的是什么恩都不知道,这么小的孩子都在过这些节了,我们的传统文化怎么能够不丢失啊。我们说“国际化”不知何为国际,说和国际接轨不知道“轨”在哪里。我们不能自己消灭自己的传统文化啊!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