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发展古墓经济又何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近期,彭山莲花坝村民“联名上书”,要求国家文物局和四川省文物局对莲花坝皇墓进行勘测、挖掘;此后,彭山县向社会发出 “有奖征集令”,征集与彭山县牧马乡莲花坝村皇墓有关的文献、文物等资料,以期验证刘备墓归属。 
  然而,批评声也随之而来:打着文化的幌子行发财致富之实、借刘备墓炒作地方经济……
  一方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还有当地群众的呼声,一方是保护老祖宗文化旗帜下的质疑,问题的症结就在于——能否发展古墓经济?
  如果说彭山的做法不行,那么金字塔、吴哥、泰姬陵、始皇陵、明十三陵等都靠着老祖宗“赏饭”吃,成为享誉世界的旅游胜地,为什么就可以呢?
  其实,古墓经济是一种历史文化与市场结合的经济类型。过去我们注重文化的政治和精神属性,却容易忽视文化的经济属性。进入21世纪以来,文化因素越来越多地渗透进世界经济活动,好莱坞巨片、日本漫画、巴黎时装横扫全球,使经济获得了新的发展形态和动力。文化生产力成为一个区域在综合竞争中最根本的、最难替代和模仿的、最持久的和最核心的竞争优势。
  在我国,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着力打造的新兴产业之一。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让文化摆脱“与市场割裂”的局面,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和产业价值,除了一些公益性的文化生产与经营外,文化产业都转变为主要以市场经营性生产为主,既服务于人们的精神需求,也追求经济效益,实现产品的价值补偿和资产增值。
  四川历史文化积淀丰厚,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近年来,四川江油与湖北安陆的李白故里之争,重庆奉节与成都、眉山的刘备墓之争,正表明了各地都意识到历史资源的可开发利用,证明四川商业意识的提高,这是好事。
  一个区域有经济发展的正当渴求,通过挖掘自身的历史文化资源,并加以保护,使之成为具有发展活力的文化旅游产业,应该无可厚非。彭山打算发展古墓经济,也是可以的。至于皇墓是否刘备墓、是否依靠古墓经济炒作房产泡沫,则属于另外一个领域的问题了。
  张立东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